
髀
拼音
bì
注音ㄅ一ˋ
部首骨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RF 五行水 统一码9AC0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
部首骨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RF 五行水 统一码9AC0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髀
⒈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复生(因长久不骑马,大腿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异体字
- 䏶
- 䠋
- 䯗
- 肶
- 脾
造字法
形声:从骨、卑声
English
buttocks; thigh, thigh bone
最读网髀字讲解
“髀肉复生”这个字的语文讲解
“髀肉复生”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它的意思是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人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下面是对这个成语的详细语文讲解。
一、字义解析
1. 髀:这个字读作“bì”,指的是大腿上的肌肉。在古代,人们常常骑马,大腿肌肉发达是健康的表现。
2. 肉:这里指的是大腿上的肌肉。
3. 复:这个字读作“fù”,意思是再、又。
4. 生:这里指的是生长、恢复。
二、成语出处
“髀肉复生”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据记载,刘备在逃亡途中,经过五丈原时,感叹自己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这时,他的部下董喜劝他不要胡思乱想,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刘备感慨地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对重返战场、再创辉煌的强烈愿望。
三、成语用法与结构
“髀肉复生”是一个联合式成语,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它通常用来描述人久别重逢后的情景,表达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和重逢的喜悦。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久别重逢、久别重见、久别重聚。
- 反义词:久别不逢、久别无音信。
五、相关典故
除了上述出处外,“髀肉复生”还与其他一些历史典故有关。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前,也曾经感叹过自己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这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渴望和对胜利的信心。
六、文化意义
“髀肉复生”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更蕴含了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心,勇往直前,重拾信心,再次出发。
结语
“髀肉复生”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应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心中有梦想,有信念,我们就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 髀的意思、基本解释,髀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髀
〈名〉
(1) 股部;大腿 [hip]。如:髀肉(大腿上的肉);髀髋(大腿和臀部)
(2) 髀骨,大腿骨 [hip bone]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淮南子·人间训》
(3) 又如:髀枢(髀骨外侧的凹陷部分)
康熙字典
髀【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幷弭切《集韻》《韻會》補弭切《正韻》補委切,音俾。《說文》股也。《釋名》髀,
也。在下稱也。《禮記·深衣》帶下毋厭髀。
又《祭統》殷人貴髀。《註》爲其厚也。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義同。
又《廣韻》傍禮切,音陛。與䯗同。或作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髀【卷四】【骨部】
股也。从骨卑聲。䠋,古文髀。并弭切
说文解字注
(髀)股外也。各本無外。今依爾雅音義、文七命注、玄應書、太平御覽補。股外曰髀。髀上曰髖。肉部曰股、髀也。渾言之。此曰髀、股外也。析言之。其義相足。大部曰奎、兩髀之閒也。从骨。卑聲。幷弭切。十六部。
(䠋)古文髀。從足者、足所恃以能行也。鄭司農注周禮典同曰。鍾形下當䠋。按其文義當是庳之假借。庳、卑也。列女傳。古者婦人身子。寑不側。坐不邊。立不䠋。按其文義。當是跛之假借。今兩書皆譌作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