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逋字的解释
逋

拼音 注音ㄅㄨ
部首辶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下包围
五行 统一码900B
笔顺一丨フ一一丨丶丶フ丶
名称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点、横折折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ū(ㄅㄨ)

⒈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⒉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⒊  拖延:逋留(逗留)。

异体字

  • ?
  • ?
  • ?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甫声

English

flee, run away, leave debt unsettled

最读网逋字讲解

《逋》字的语文讲解 “逋”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主要与逃亡、逃避有关。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语文解释及其相关用法。 一、基本含义 “逋”字的基本含义是“逃亡,逃避”。它描绘了一种违背法律、道德或社会规范,私自离开原地,躲避追捕或追究的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时。《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有“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量米。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量米。”其中的“箕”与“斗”象征着天地间的秩序与法则,而“逋”则暗指有人违背了这些法则,逃避责任。 此外,“逋”也常用于描述官吏失职、逃避上司的追责等情境。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衡不慕当世,所居常隘,数舍乘邻,假士死力,而不卜时命。其素所志,皆以同俗,是以卒时不遇,惜哉!”这里的“逋”即指张衡不慕名利,不愿迎合时势,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只能“逋逃”乡里。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逋”意思相近的词有“逃”、“匿”、“隐”等,它们都表达了逃避、躲藏的意思。而反义词则有“就”、“归”、“返”等,表示主动面对、回归原处。 四、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逋”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词,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社会意义。它提醒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不要做出逃避责任、背信弃义的行为。同时,“逋”字也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即有时为了逃避困难或压力,会选择逃避现实,这种行为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安逸,但长远来看,却可能损害个人的信誉和品行。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逋”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它不仅表示逃亡、逃避的行为,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社会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逋”字所蕴含的教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逋


※ 逋的意思、基本解释,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2) 同本义 [abscond;flee]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4) 拖欠,欠税 [be behind in payment]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6) 懈怠;拖延 [slack;delay]

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

(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词性变化

〈名〉

逃亡者 [fugitive]

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康熙字典

逋【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謨切,?音哺。《說文》亡也。《書·大誥》于伐殷逋播臣。《註》逋亡播遷之臣也。《易·訟卦》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象曰:不克訟,歸逋?也。《左傳·文六年》趙宣子爲政,董逋逃。《註》督?逃有罪之人也。

《廣韻》懸也。《正韻》欠也。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皆謂之逋。《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後漢·光武紀》爲舂陵侯家訟逋租。

《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逋【卷二】【辵部】

亾也。从辵甫聲。?,籒文逋从捕。博孤切

说文解字注

(逋)亡也。亡部曰。亡、逃也。訟九二曰。歸而逋。从辵。甫聲。博孤切。五部。

?)籒文逋。从捕。亦形聲。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