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冬字的解释
冬

拼音 dōng 注音ㄉㄨㄥ
部首夂部 总笔画5画 结构上下
五笔TUU 五行 统一码51AC
笔顺ノフ丶丶丶
名称撇、横撇/横钩、捺、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冬(鼕)dōng(ㄉㄨㄥ)

⒈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⒉  姓。

⒊  象声词,敲鼓声:战鼓冬冬。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winter、wintertide、winterti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winter, 11th lunar month

最读网冬字讲解

“冬”字的语文讲解 “冬”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意境的字,它不仅仅代表着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在古汉语中,“冬”字的含义可以追溯到其本义,即“终了”,表示一年之岁尾。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字逐渐衍生出了更多丰富的语义。 一、基本含义 首先,“冬”字的基本含义是“冬天”。在四季的划分中,冬天是继春、夏之后的一个季节,标志着一年中寒冷、肃杀的时期。这个季节里,大地褪去了繁华的色彩,万物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二、“冬”字的引申含义 除了表示季节外,“冬”字还可以引申出其他含义。例如,在古代汉语中,“冬”有时被用来表示“终了”、“完了”的意思。这种用法可以追溯到《礼记·王制》中的“冬不裘而夏不葛”,意思是冬天不需要穿裘皮大衣而夏天也不需要戴葛布帽,因为两者都表示一种适可而止的生活方式。 此外,“冬”字还常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状态的结束或完成。比如,“冬去春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冬寒抱冰”则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勉的精神风貌。 三、“冬”字的文化内涵 “冬”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与寒冷的天气和漫长的冬季相关联,还承载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和习俗。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祈求新年的到来和丰收的希望。 同时,“冬”字也常出现在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诗人们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和氛围,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就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通过冬日的寒冷和温馨的火炉,传达出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四、“冬”字的书写与美感 “冬”字的书写也颇具美感。它的笔画流畅而有力,结构紧凑而和谐。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笔画的连贯性和舒展性,以表现出冬天的寒冷和沉静之美。 总之,“冬”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不仅代表着一个季节的特征和变化,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和理解“冬”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冬


※ 冬的意思、基本解释,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ōng

〈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the 12th month]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end]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dōng

<象>

冬冬声 [rub-a-dub;rat-tat;rat-a-tat]——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康熙字典

冬【子集下】【冫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說文》四時盡也。《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樂記》冬,藏也。《前漢·律歷志》冬,終也。《白虎通》冰霜,冬之?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冬【卷十一】【仌部】

四時盡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終字。?,古文冬从日。都宗切

说文解字注

(冬)四時盡也。冬之爲言終也。考工記曰。水有時而凝。有時而釋。故冬从仌。从仌。从?。會意。?亦聲。都宗切。九部。?、古文終字。見糸部。

?)古文冬。从日。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