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賦
⒈ 见“赋”。
异体字
- 䝾
- 赋
English
tax; give; endow; army; diffuse
最读网賦字讲解
“賦”字的语文讲解
“賦”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賦”字的含义
“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征收赋税:这是“賦”字最常见的意思。在古代,国家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百姓征收赋税,这种税收通常包括田赋、户调等。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有“请收賦于公”的记载,意思是请求征收赋税给公家。
2. 撰写文章:“賦”也可以指撰写一篇文章或诗文。在古代,“賦”是一种较为庄重的文体,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是著名的“賦”作品。
3. 赠送:“賦”还可以表示赠送,如“賦诗”即指赠诗。
二、“賦”字的用法
1. 作为动词:“賦”主要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征收赋税、撰写文章或赠送等动作。
- 征收赋税时,常用“賦于某人”或“某人賦某物”,如“賦于百姓”。
- 撰写文章时,“賦”常与其他词汇组合,如“賦诗”、“賦文”。
- 赠与时,“賦”表示给予某物或某人,如“賦以千金”。
2. 作为名词:“賦”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赋税、文章或赠送的对象。
- 如“賦税”指的是税收,“賦诗”则指被赠送的诗作。
三、“賦”字的文化背景
“賦”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用“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优美的文字来抒发胸臆。同时,“賦”也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贡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此外,“賦”字还与古代的音乐文化密切相关。古代的“赋”是一种音乐形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演变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四、总结
“賦”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和独特用法的汉字。它既可以表示征收赋税、撰写文章或赠送等动作,又可以作为名词指代赋税、文章或赠送的对象。在中国文化中,“賦”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线索之一。
通过对“賦”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文人墨客的创作风格。同时,“賦”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窗口,让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 賦的意思、基本解释,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賦【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責取也。《說文》斂也。《爾雅·釋言》賦,量也。《註》賦稅,所以評量。《揚子·方言》賦,動也。《註》賦斂,所以擾動民也。《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傳》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五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率出泉也。《前漢·
法志》畿方千里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註》賦,謂發賦斂財也。
又《韻會》稟受也,給與也。《禮·中庸》天命之謂性。《註》性者,人所稟受。《朱傳》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又布也。《詩·大雅》明命使賦。《傳》賦,布也。《箋》使羣臣施布之也。
又鋪也。《詩·周南·關雎序》詩有六義,二曰賦。《疏》賦之言鋪,直鋪
今之政敎善惡。《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
又貢士曰賦。《前漢·鼂錯傳》乃以臣錯充賦。《註》如淳曰:猶言備數也。臣瓚曰:云如賦調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賦【卷六】【貝部】
斂也。从貝武聲。方遇切
说文解字注
(賦)斂也。周禮大宰。以九賦斂財賄。斂之曰賦。班之亦曰賦。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从貝。武聲。方遇切。五部。
交流分享
- 賦的词语
- 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