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鬷
拼音
zōng
注音ㄗㄨㄥ
部首鬲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左右
五笔GKMT 统一码9B37
笔顺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フ丨ノ丶ノフ丶
名称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点、撇、横、竖、撇、点、竖折/竖弯、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部首鬲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左右
五笔GKMT 统一码9B37
笔顺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フ丨ノ丶ノフ丶
名称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点、撇、横、竖、撇、点、竖折/竖弯、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鬷
⒈ 古代的一种釜。
⒉ 古通“总”,聚集:“鬷六校之飞将。”
⒊ 姓。
异体字
English
pot
最读网鬷字讲解
《说“鬷”》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鬷”是一个颇为独特且古老的存在。
一、字形结构
“鬷”为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鬲”,右边为“聿”。“鬲”本身是一种古代的炊具,形状类似于鼎而足部中空,这种独特的器物造型反映在汉字中成为表意的部分。“聿”字,在古文字中有手持笔的形象,与书写等相关意义有联系,在这里和“鬲”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鬷”这个独特的字。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鬷”的本义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这种器具和祭祀等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古代的礼仪制度下,祭祀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各种器具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鬷”这种食器常常出现在宗庙祭祀等重大场合,用来盛放谷物类食物,如黍、稷等,它象征着对祖先或者神灵的敬重与供奉。
2. 引申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鬷”字也有了一些引申义。它可以表示一种容器类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用于祭祀的食物盛器,在一些语境下也可泛指类似形状或者功能的容器。同时,“鬷”字也出现在一些古代典籍中的词组里,如“鬷假”,表示古代祭祀时以黍稷馈赠神灵,后来也用以借指宴飨。
三、文化内涵
1. 社会等级的体现
从“鬷”字的使用场景来看,它主要出现在祭祀活动中,而祭祀在古代社会是严格按照等级制度进行的。天子、诸侯、大夫等不同等级的人,在祭祀时使用的“鬷”的规格、材质等都有很大差别。这反映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秩序,通过祭祀用品的差异来彰显不同阶层的地位和权力。
2. 农业文化的反映
“鬷”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农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社会,谷物是最重要的生产成果之一,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与祭祀等国家大事息息相关。所以“鬷”这个字承载着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它是人们对农业生产重视以及在祭祀文化中体现农业成果的一种见证。
总之,“鬷”这个字虽然现在不常见,但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它的字形结构到字义演变,再到所反映的古代社会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了解。

※ 鬷的意思、基本解释,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鬷【亥集上】【鬲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葼。《說文》釜屬也。
又《詩·風》越以鬷邁。《傳》鬷,數也。《疏》鬷謂麻縷,毎數一升而用繩紀之,故鬷爲數也。
又《詩·商頌》鬷假無言。《傳》總也。○按《中庸》引《詩》作奏假。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隮隂郡定陶有三鬷亭。《註》湯伐三鬷。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
又《廣韻》作孔切《集韻》《正韻》祖動切,音摠。草名。《爾雅·釋草》素華軌鬷。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漢侯國名。○按《前漢·王子侯年表》作鬷,音悾。
又子弄反,又子公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鬷【卷三】【鬲部】
釜屬。从鬲㚇聲。子紅切
说文解字注
(鬷)鬴屬。廣雅。鐈鬲鬷也。陳風。越以鬷邁。商頌。鬷假無言。毛曰。鬷、數也。又曰。鬷、緫也。數讀如數罟之數。數罟、豳風作緵罟。魚麗作緫罟。然則二傳皆謂鬷者、緫之假借字也。从鬲。㚇聲。子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