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鵤字的解释
鵤

拼音 zān 注音ㄗㄢ
部首鳥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9D64
笔顺ノフノフ一一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名称撇、横撇/横钩、撇、横折钩、横、横、竖、撇、竖、横折、横、横、横、横折钩、点、点、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ān(ㄗㄢ)

⒈  义未详。

统一码

鵤字UNICODE编码U+9D64,10进制: 40292,UTF-32: 00009D64,UTF-8: E9 B5 A4。

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鵤字讲解

“韗”字的语文讲解 “韗”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为lián,属于形声字,从“金”旁,表示与金属有关,而“连”则为其声旁,表示其发音。 一、字义解析 “韗”字的基本意义是“古代冠冕上的绳子”。在古代,人们常以丝绳或革绳系于冠帽之上,以起到固定和装饰的作用。这种绳子通常被编织成特定的图案,如“韦韗”,其中“韦”即熟牛皮,“韗”即为绳索,合起来便是用来系冠的绳子。 二、字形结构 “韗”字由“金”和“连”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金”作为形旁,提示我们这个字与金属有关;“连”则是声旁,反映了字的读音。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在汉字中非常常见。 三、历史文化背景 “韗”字在古代文献中时有出现,如《说文解字》中就有对其的详细解释。此外,在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中,“韗”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礼记·冠义》中提到:“冠者,礼之始也。”而“韗”作为冠饰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礼仪制度的重视。 四、词语搭配与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韗”字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使用,如“韗韗”(形容绳子等柔软细长的样子)、“韗帻”(古代一种头巾)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五、总结 “韗”字虽然生僻,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却不容忽视。通过对其字形、字义、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和在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礼仪制度的人来说,“韗”字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鵤


※ 鵤的意思、基本解释,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交流分享

  • 鵤的词语
  • 鵤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