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疠字的解释
疠

拼音 lì lài 注音ㄌ一ˋ ㄌㄞˋ 繁体
部首疒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上包围
五行 统一码75A0
笔顺丶一ノ丶一一フノ
名称点、横、撇、点、提、横、横折钩、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疠(癘)lì(ㄌ一ˋ)

⒈  瘟疫:疠疫。

⒉  恶疮。

⒊  杀。

其他字义

疠(癘)lài(ㄌㄞˋ)

⒈  古同“癞”,癞病。

异体字

  • ?
  • ?

English

a sore, ulcer; pestilence

最读网疠字讲解

逐字解析:“疠”字的语文解释 “疠”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现代汉语中,“疠”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医学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面是对“疠”字的逐字解析及其语文解释。 一、字形结构 “疠”字由“疒”和“利”两个部分组成。“疒”是病字头,通常与疾病、病症相关;“利”在这里则作为声符,表示字的读音。 二、字义解析 1. 基本意义:首先,“疠”字的基本意义是“病”。它常用来形容人身体因疾病而出现的种种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例如,在古文中,“疠”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由疫气引起的疾病状态。 2. 引申意义:除了基本意义外,“疠”还可以引申为“恶疾”或“重病”。这种用法强调了疾病的严重性和难以治愈的特点。例如,“疠气”在古代医学中指的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 3. 文化和社会背景:“疠”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疫气是一种邪恶的力量,能够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因此,“疠”字也常被用来形容与疫气、疾病相关的恐怖、不安等情绪。 三、语境中的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疠”字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疠”字来描绘一种凄凉、悲惨的景象,或者表达一种对疾病的恐惧和厌恶之情。此外,在一些古老的医书中,“疠”字也可能被用来记载和描述各种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四、总结 “疠”字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感的汉字。它不仅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通过学习和了解“疠”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请注意,由于“疠”字并不常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注意其书写和发音的正确性。同时,在理解和使用该字时,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考虑。

疠


※ 疠的意思、基本解释,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恶疮;麻风 [leprosy]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

(3) 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4)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康熙字典

癘【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惡瘡疾也。《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史記·曹相國世家》時病癘歸國。

《玉篇》疫氣也。與㾐同。《左傳·昭四年》癘疾不降。《註》癘,惡氣也。《後漢·順帝紀》上干和氣,疫癘爲災。

《韻會》通作厲。《史記·豫讓傳》桼身爲厲。《註》人體著桼,多生瘡。

《嚴安傳》民不夭厲。《註》病也。

《字彙補》借作勵。《漢衡方?》砥仁癘義。《帝堯?》癘我以仁。

《管子·五行篇》不癘雛轂。《註》癘,殺也。

《管子·問篇》戈戟之緊,其癘何若。《註》其淬癘可用如何。

《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義同。今作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癘【卷七】【疒部】

惡疾也。从疒,蠆省聲。洛帶切

说文解字注

(癘)惡疾也。按古義謂惡病包內外言之。今義別製癩字訓爲惡瘡。訓癘爲癘疫。古多借厲爲癘。公羊傳作㾐。何注云。㾐者、民疾疫也。大戴禮及公羊何注說七出皆云。惡疾出。何休曰。惡疾棄者不可以奉宗廟也。論語。伯牛有疾。苞氏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從牖執其手也。韓詩曰。芣苢、傷夫有惡疾也。薛君曰。芣苢、澤瀉也。臭惡之草。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人道不通。求己不得。發憤而作。以事興。芣苢雖臭惡乎。我猶采采而不巳者。以興君子雖有惡疾。我猶守而不離去也。从??省聲。按大徐厲作蠆。不誤。洛帶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