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頃字的解释
頃

拼音 qǐng 注音ㄑ一ㄥˇ
部首頁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XDMY 统一码9803
笔顺一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名称横、竖提、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基本解释

异体字

  • ?
  • ?

English

a moment; a measure of area equal to 100 mu or 6.7 hectares; to lean

最读网頃字讲解

“頃”字的语文讲解 “頃”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读音是qǐng,属于第三声,部首是“页”。 “頃”字的基本含义是“顷”,表示时间短暂,如“顷刻间”、“顷日”。这个字源于古代的度量衡单位,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时间的词汇。在古文中,“頃”常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 例如,“頃来攘臂”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叔孙侨曰:‘今之诸侯取士也,聚文学,招处士,群者闲人而州处。’然则士也者,万物之至也,何往而不取乎?然则士必先疑,而后当;疑而不当,而後服;当而弗服,必疑也。衣食所以养人,书简所以志人,法则所以制人,权衡所以守天下,绳墨所以形四方,朝夕所务,患志之难也,而忘其身;忧世俗之迫胁,而忘其业;此谓失其身。虽有圣智,不能与俗同,终身不脱,何功之有?故曰:‘夫士也,犹工之有一技也。’夫工人操其器,以能发焉;夫学者操其文,以能述焉。人见其文,则读书也;著书立说,谓之稿;稿成而置之,敢曰已乎?夫工之用心,亦若此也。夫学者,犹种谷也,种谷得粟,种谷必夷其根,采华必谨其末;处士不耕,林人不为圃;言人耳目鼻口,心意声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亲疏、贤愚,莫不举知,后世得其长,而往相告也。夫以一人之心,而使人御六马,御六马者,不可以不谨;万人之众,而不乱者,亦必忠信而不惑,察于理者也。然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王之印,百斤金,重如石;无异于吾坐而指事者矣。夫物有所长,必有所短;我们用其一长,必择其短;若引其短而舍其长,则天下之人皆怨之所由生也。夫五帝三王之不能御天下者,何也?仁义之所施,而仁义之所亡也。何也?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仁义者,人之本也。’是故墨子之丧,不可非也;虽非墨子之丧,亦不可非也。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而有行者也。次及死者,殆无其辞矣。且终古不以死,是无所据依也。若然,虽无兵革,诛暴乱也。不能禁暴,是吾所谓大乱也。”其中,“頃来攘臂”用来形容人们争相奔走钻营的情景。 此外,“頃”字还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词语,如“頃刻”、“頃年”等,这些词语在古文中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含义和应用。 总的来说,“頃”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的出现和运用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于学习古文的人来说,掌握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有用的。

頃


※ 頃的意思、基本解释,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頃【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傾上聲。《玉篇》田百畝爲頃。《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俄頃。《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丘。《音》苦潁反,又音傾。

《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與傾同。《說文》頭不正也。

器名。《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韓詩》云:?筐也。

《諡法》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愼曰頃。

西頃,山名。《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師古註》頃讀曰傾。今本禹貢作傾。西頃卽西傾也。○按廣韻作地名,非。

《正韻》犬蘂切。與跬同。《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註》頃當爲跬,缺婢反。

丘弭反。一舉足爲跬。再舉足爲步。《說文》从匕从頁。《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頃【卷八】【匕部】

頭不正也。从匕从頁。去營切〖注〗臣鉉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说文解字注

(頃)頭不正也。匕頭角而不正方。故頭不正从匕曰頃。引伸爲凡傾仄不正之偁。今則傾行而頃廢。專爲俄頃、頃畝之用矣。謚法。敏以敬愼曰頃。甄心動懼曰頃。祗勤追懼曰?。从匕頁。頁者、頭也。匕其頭、是不正也。義主於不正。故入匕部。不入頁部。去營切。十一部。

交流分享

  • 頃的词语
  • 頃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