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一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出处汉 桓谭《新论 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例子唐·刘知幾《史通·核才》:“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
基础信息
拼音zhū rǔ yī jié
注音ㄓㄨ ㄖㄨˇ 一 ㄐ一ㄝˊ
繁体侏儒一節
感情侏儒一节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侏儒一节》:解读与理解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智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相对冷僻的成语——“侏儒一节”。尽管它并不如其他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却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 成语释义
“侏儒一节”出自《庄子·外物》,原句为“侏儒一节,不足以论高;短绠汲深,不足以测渊。”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侏儒的身高虽然不高,但他的某一部分(如手或脚)可能仍然很长,不能因为整体的高度而否定他身体某个部分的功能;同理,用短绳子去打水,无法达到井底,自然也无法了解水井到底有多深。因此,这里的“侏儒一节”实际上是指事物的一部分,而不是指整个侏儒的身体特征。它强调的是,评价一个人或事物时不应仅仅依据其表面或局部,而应全面考量,避免以偏概全。
### 历史背景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其著作《庄子》中,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念。《外物》篇作为《庄子》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寓意深远的小故事,旨在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和自我。因此,“侏儒一节”的提出,正是庄子对于认知局限性和全面观察重要性的深刻洞察。
###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侏儒一节”的启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经过筛选和加工,容易形成片面的观点。因此,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不被表象所迷惑,而是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此外,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更加宽容和客观,避免因一时之见而做出不公正的判断。
总之,“侏儒一节”这一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理性思考和全面认识世界的智慧。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本位主义(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汗牛充栋(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共为唇齿(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似曾相识(意思解释)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光怪陆离(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坑坑洼洼(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出神入化(意思解释)
※ 侏儒一节的意思解释、侏儒一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石枯松老 |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长夜之饮 | 指通宵宴饮。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寿元无量 | 寿元:寿命;无量:没有限度。祝人长寿的颂辞。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