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zòuzhào

朝奏暮召



朝奏暮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处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例子公孙大廷之对,相如词赋之材,主父、严、徐之雄辩,少孺、曼倩之诙谐,或朝奏而暮召,或徒步而鼎台。元·陈植《金马门赋》


基础信息

拼音zhāo zòu mù zhào

注音ㄓㄠ ㄗㄡˋ ㄇㄨˋ ㄓㄠˋ

感情朝奏暮召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爱惜人才。

近义词朝奏夕召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朝奏暮召:时间的紧迫与行动的迅速》 在古代汉语中,“朝”字通常指清晨,而“暮”字则代表傍晚。由此,我们可将“朝奏暮召”这一成语理解为从早到晚,形容时间的急迫性。然而,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错过了这个成语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含义。 “朝奏暮召”最早出自于《汉书·霍光传》,原文是:“臣闻古之遣使,必有重命,朝奏而暮召。”这句原话的意思是说,古代派使者出使他国,必然是有着重要的使命,因此早晨上奏皇帝,傍晚就被召回。这句话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古代政治决策的高效与迅速。 “朝奏暮召”的核心在于“奏”和“召”两个动词所表达的时间跨度。早晨的“奏”,指的是官员向君主进言或汇报,而傍晚的“召”,则是君主回应并召见。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极短,体现了君臣之间的高度默契与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君主对于政务处理的高效率以及对于下属意见的重视。这不仅是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警醒,意味着君主与臣子都应具备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朝奏暮召”这一成语可以引申为任何需要迅速反应和即时行动的情境。无论是工作中的紧急任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朝奏暮召”的态度,即刻响应,迅速行动,以应对各种挑战。 总之,“朝奏暮召”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要保持敏捷的思维和高效的执行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朝奏暮召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朝奏暮召的意思解释、朝奏暮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不折不扣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痛定思痛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野心勃勃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无法无天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肝胆欲碎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皮开肉绽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角巾素服
巧上加巧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