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ǎnjiēgān

斩木揭竿



斩木揭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例子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


基础信息

拼音zhǎn mù jiē gān

注音ㄓㄢˇ ㄇㄨˋ ㄐ一ㄝ ㄍㄢ

繁体斬木揭竿

感情斩木揭竿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造反。

近义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斩木揭竿:一种反抗的力量》 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寓意。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斩木揭竿”这个成语。 “斩木揭竿”出自于《史记·陈涉世家》,原文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里的“兵”指的是兵器,“旗”指的是旗帜。在古代,民众起义或反抗时,往往因为物资匮乏,无法获取正规军用的武器和旗帜,于是就地取材,用木棍、竹竿等物来替代。所以“斩木揭竿”最初的意思就是指民众以木棍作为武器,以竹竿作为旗帜,进行反抗斗争。 然而,这个成语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它还蕴含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在古代,人们通常认为“兵”是国家军队的象征,而“旗”则是君主权力的象征。因此,当民众拿起木棍、竹竿作为武器和旗帜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社会秩序,他们开始挑战权威,寻求改变。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面对不公义的事情时,还是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有勇气和决心去“斩木揭竿”,去打破束缚,去追求自由和平等。 同时,“斩木揭竿”也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总的来说,“斩木揭竿”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个历史场景,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去尝试,有决心去改变现状。

斩木揭竿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斩木揭竿的意思解释、斩木揭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致远恐泥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披肝沥胆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体恤入微 同“体贴入微”。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翻箱倒柜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漏洞百出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官僚主义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稳操胜券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一哄而起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风和日丽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急功近利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异宝奇珍 珍异难得的宝物。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空话连篇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通时合变 同“通权达变”。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