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容取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处《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基础信息
拼音yǐ róng qǔ rén
注音一ˇ ㄖㄨㄥˊ ㄑㄨˇ ㄖㄣˊ
感情以容取人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以貌取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以容取人”:容貌背后的误解与反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以容取人”这个成语。
一、释义
“以容取人”的字面意思是以人的容貌来选择、判断一个人。“容”,指的是容貌、外貌;“取人”即选取、评判他人。它意味着在对待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仅仅根据其外表的长相就下结论,而忽略了其他更为重要的内在品质。
二、内涵剖析
1. 表层意义
从表层来看,这是一种简单且片面的评判方式。在古代社会,由于信息传播相对闭塞,人们可能更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比如,在一些社交场合或者选官制度中,如果只看人的相貌是否端正、仪表是否堂堂,就会出现很多不公平的情况。一个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的人可能会被忽视,而一个徒有其表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可能得到重用。
2. 深层意义
从更深层次来讲,“以容取人”反映了人性中一种浅薄的认知倾向。我们人类往往容易被直观的视觉感受所左右,而没有深入去探究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这种做法违背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因为人的价值是由品德、能力、智慧等诸多内在因素构成的,而不是由外貌决定的。而且,外貌本身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环境等,并不是个人所能完全掌控的,所以以外貌来评判人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
三、历史典故与现实警示
1. 历史典子
历史上有许多因为“以容取人”而造成的遗憾故事。例如,三国时期的庞统初见孙权时,孙权觉得他容貌丑陋,心中先有了偏见,差点错失这位奇才。幸好后来刘备慧眼识珠,庞统得以发挥自己的谋略才能,为蜀汉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这说明即使是古代的明君贤主也难以完全避免“以容取人”的思维误区。
2. 现实警示
在现代社会,“以容取人”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招聘面试中,有些企业会过于注重应聘者的形象气质,而忽略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也会凭借对方的穿着打扮、颜值高低来判定对方是否值得交往。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关系,还可能让那些以外貌为标准进行评判的人错过真正优秀的人才或朋友。
四、正确的人际认知态度
我们应该摒弃“以容取人”的错误观念。在人际交往中,要秉持着尊重、平等的态度,关注他人的内在品质。多与他人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对方的思想、价值观、兴趣爱好等。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眼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那些隐藏在外表之下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真诚、美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释)
- 纵横开合(意思解释)
- 富贵骄人(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年少无知(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以容取人的意思解释、以容取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衣锦褧衣 |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冠履倒置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乐道好古 |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常年累月 |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袅袅婷婷 |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