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chéngzhāng

下笔成章



下笔成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例子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基础信息

拼音xià bǐ chéng zhāng

注音ㄒ一ㄚˋ ㄅ一ˇ ㄔㄥˊ ㄓㄤ

繁体下筆成章

正音“章”,不能读作“zāng”。

感情下笔成章是褒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辨形“章”,不能写作“张”。

辨析下笔成章和“出口成章”;都指人思维敏捷。但下笔成章指写得快;而“出口成章”偏重指善于言谈;话说出来就成了文章。

谜语书法

近义词出口成章

反义词江郎才尽

英语have a ready pen(write a composi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a draft)

日语文(ぶん)を作(つく)るのに構成(こうせい)が早(はや)いこと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下笔成章:文思泉涌的艺术》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璀璨夺目的瑰宝之一。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下笔成章”,这四个字不仅简洁有力,而且富有诗意,它描绘了一个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情景。 “下笔成章”这一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原文描述的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故事。据记载,王粲从小就表现出超凡的才华,他的文章构思巧妙,文采斐然。有一次,他受邀参加宴会,在座的宾客纷纷要求他即兴作诗。只见他不假思索,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诗作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从此,“下笔成章”便成为了形容人才华横溢、写作时思维敏捷、文思如泉涌的代名词。 成语中的“下笔”是指开始动笔写作,“成章”则意味着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辞优美。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作家或诗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构思并完成一篇优秀作品的情景,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下笔成章”不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表现,更是长期勤奋练习的结果。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通过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创作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下笔成章”也鼓励着后人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 总之,“下笔成章”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文学艺术的崇高追求,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工作中,我们都可以从这句话中汲取灵感,激励自己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与自信,勇敢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下笔成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下笔成章的意思解释、下笔成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不可多得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绘影绘声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鹰击长空 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匡乱反正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荒淫无耻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