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zhú

卧冰哭竹



卧冰哭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基础信息

拼音wò bīng kū zhú

注音ㄨㄛˋ ㄅ一ㄥ ㄎㄨ ㄓㄨˊ

感情卧冰哭竹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扇枕温衾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卧冰哭竹:孝心感天动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人伦之本,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在众多关于孝道的故事中,“卧冰求鲤”和“哭竹生笋”的故事,分别讲述了晋朝时期的王祥与三国时期孟宗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虽然各自独立,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卧冰哭竹”这一成语。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卧冰求鲤”的故事。据《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娶,继母朱氏待他并不好。有一年冬天,继母生病,想要吃新鲜的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面结冰,无法捕鱼。于是王祥便脱下衣服,躺在冰上,用体温融化冰层,最终获得两条鲤鱼。这则故事展现了王祥对继母的孝顺之心,即使面对不公的待遇,也能够以德报怨,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孝心。 接下来,我们看看“哭竹生笋”的故事。据《三国志·吴书·孙皓传》注引《吴录》记载,孟宗的母亲病重,医生说需要鲜笋熬汤才能治病。正值寒冬,竹子尚未发芽,无法找到鲜笋。孟宗忧心忡忡,跑到竹林里痛哭。他的真诚感动了天地,不久之后,竹林中竟长出了嫩笋。孟宗将嫩笋带回给母亲熬汤,母亲喝了之后果然病情好转。这则故事表现了孟宗对母亲的孝心,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去满足母亲的愿望。 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卧冰哭竹”,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观念,还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是王祥还是孟宗,他们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行动来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古老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会感恩和回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像王祥和孟宗那样,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面对挑战,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希望的曙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孝心,让这份珍贵的情感得以延续和发展。

卧冰哭竹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卧冰哭竹的意思解释、卧冰哭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
势力之交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歇斯底里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紫陌红尘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当机立断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咄咄逼人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死不开口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强人所难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