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ǒupēng

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基础信息

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注音ㄊㄨˋ ㄙˇ ㄍㄡˇ ㄆㄥ

繁体兎死狗烹

正音“烹”,不能读作“hēng”、“xiǎng”。

感情兔死狗烹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辨形“烹”,不能写作“享”。

近义词鸟尽弓藏、卸磨杀驴

反义词始终不渝、感恩戴德

英语cook the hound when the hares have been run dow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兔死狗烹:一则历史故事背后的哲理》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精炼表达,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时代的注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哲理意味的成语——“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之间的恩怨情仇。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俘虏后,忍辱负重,最终得以回国。为了报答夫差的不杀之恩,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一举灭掉了吴国,成就了自己的霸业。然而,在胜利之后,勾践却开始怀疑曾经帮助他复国的大臣范蠡。范蠡深知勾践的猜忌之心,于是毅然决定功成身退,泛舟五湖,隐姓埋名,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这个成语用“兔死狗烹”来比喻功臣在君主眼中失去了利用价值后,便可能遭到无情的抛弃甚至杀害。它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目标达成,功臣的价值也随之消失,他们往往会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而被铲除。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兔死狗烹”不仅适用于君臣关系,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许多领域,如商业、政治等,人们往往会发现,当某个人或某个团队完成了特定的任务或实现了某个目标之后,他们可能会被忽视甚至被取代。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过程中的合作与共赢,还要关注到长远的发展和个体的命运,避免功成身退时出现的悲剧。 总之,“兔死狗烹”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斗争的故事,更是一则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认识,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兔死狗烹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兔死狗烹的意思解释、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前因后果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彬彬有礼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鸥鸟不下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余波未平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匡乱反正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大包大揽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今来古往 犹古往今来。
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薄暮冥冥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赴汤蹈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斗水活鳞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