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例子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
注音ㄊㄨㄥˊ ㄔㄡˊ ㄉ一ˊ ㄎㄞˋ
繁体同讎敵愾
感情同仇敌忾是褒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同仇敌慨
反义词卖国求荣、屈膝投降
英语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with bitter hatred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俄语охвáченный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
日语共通 (きょうつう)の敵にはげしい憤 (いきどお)りをいだく
德语im Haβ gegen den Feind vereint sein
法语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ennemi commu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豪情壮志》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语言的天空。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传承了民族的精神风貌。“同仇敌忾”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它承载着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共同抗争的豪情壮志。
“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今之众人,其言同,其心异。今之君子,其言异,其心同。”原意是指大家有共同的仇恨,怀着共同的愤怒。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们面对外敌入侵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敌人,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同仇敌忾”的精神屡次显现。从古代的抗击匈奴,到近代的抗日战争,每当国家面临危机,人民总能迅速凝聚起来,形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斗争,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同应对困难。
如今,在和平年代,“同仇敌忾”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挑战,当灾难降临时,中国人民总能迅速行动起来,伸出援手,相互扶持。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是我们面对未来挑战的重要精神支柱。
“同仇敌忾”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内在动力,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不灭的信念。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让我们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克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日甚一日(意思解释)
- 攀龙附凤(意思解释)
- 死脑瓜骨(意思解释)
- 扫地出门(意思解释)
- 着手回春(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奇才异能(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惹是生非(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腹心相照(意思解释)
- 翼翼飞鸾(意思解释)
- 挂冠归去(意思解释)
※ 同仇敌忾的意思解释、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旁若无人 |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二八佳人 |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
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天之骄子 |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