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灾躲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基础信息
拼音táo zāi duǒ nàn
注音ㄊㄠˊ ㄗㄞ ㄉㄨㄛˇ ㄋㄢˋ
繁体逃災躱難
感情逃灾躲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近义词逃灾避难
英语escape with one's life and hide from danger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解析:逃灾躲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期而至的灾难或困境,这时候人们往往会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尽量远离这些麻烦。这种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被总结为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逃灾躲难”。
#### 一、字面理解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逃”意味着逃跑,逃离;“灾”指的是灾难、不幸;“躲”则是指躲避、藏匿;“难”则代表困难、麻烦。所以从字面上看,“逃灾躲难”就是指在面对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困难时,选择逃离或者躲避,避免直接面对这些不利的情况。
#### 二、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一种应对策略。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抵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逃灾躲难”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选择。比如,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人们会选择迁移到安全的地方居住,以此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各种灾害的防范措施也越来越科学有效。但即便如此,“逃灾躲难”的理念依然存在,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上的逃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可以暂时退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 三、成语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逃灾躲难”通常用来形容个人或群体在遭遇重大挑战时,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试图绕过眼前的困难。例如:
- “当公司面临财务危机时,他选择了‘逃灾躲难’,将责任推给了下属。”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人不得不‘逃灾躲难’,减少外出活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成语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辩证的态度。虽然适当的逃避可以让我们暂时避开风险,但长期依赖这种方式可能会错失成长的机会。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既要学会适时地“逃灾躲难”,也要勇于面对并解决那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 四、结语
总的来说,“逃灾躲难”作为一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智慧和处事哲学,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应该学会合理地调整心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通过这样的理解和实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还能在逆境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卵与石斗(意思解释)
- 狐群狗党(意思解释)
- 夸大其词(意思解释)
- 明知故问(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栋梁之材(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玉卮无当(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抛砖引玉(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举足轻重(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逃灾躲难的意思解释、逃灾躲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开源节流 | 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
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披肝沥胆 |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