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liǔ

桃蹊柳曲



桃蹊柳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出处宋·周邦彦《迎春乐》词:“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


基础信息

拼音táo qī liǔ qǔ

注音ㄊㄠˊ ㄑ一 ㄌ一ㄡˇ ㄑㄨˇ

繁体桃蹊桺麯

感情桃蹊柳曲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桃蹊柳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桃蹊柳曲:春日里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桃蹊柳曲”是一个常见而美丽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桃蹊柳曲”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一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其中“桃蹊柳曲”是指桃花、柳树所形成的美丽小径。桃树的花朵盛开,柳树的枝条柔美弯曲,构成了一条迷人的小路。这条小路不仅景色宜人,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在古代诗词中,这种景象往往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它也常常出现在描述春天或节日的场景中,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桃蹊柳曲”中的“蹊”是小路的意思,“桃”代表桃花;“柳”指的是柳树,“曲”则表示弯曲。整句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桃花盛开、柳枝轻摆的小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它不仅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还暗示了一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态度。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桃蹊柳曲”常被用来形容一个环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比如在杜甫的《丽人行》中,他通过这一成语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繁华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在其他许多诗词中,“桃蹊柳曲”也被用来表现春天的美景,或是借以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总之,“桃蹊柳曲”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启发我们去珍惜和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

桃蹊柳曲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桃蹊柳曲的意思解释、桃蹊柳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纸老虎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
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杀手锏 喻指取胜的绝招。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精兵强将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善自为谋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十八层地狱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池鱼之殃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