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oguāngliǎn

韬光敛迹



韬光敛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韬光晦迹”。

出处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基础信息

拼音tāo guāng liǎn jì

注音ㄊㄠ ㄍㄨㄤ ㄌ一ㄢˇ ㄐ一ˋ

繁体韜光斂跡

感情韬光敛迹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韬光灭迹

英语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live in seclusi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韬光敛迹:藏匿锋芒,不露锋芒》 成语是汉语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在众多成语中,“韬光敛迹”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引人深思。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入手。“韬”在这里有隐藏、掩盖的意思;“光”指的是光芒,即才能或名声;“敛”则是收敛、收起;“迹”则代表了行动的痕迹或行为。因此,“韬光敛迹”的字面意思是隐藏自己的才能和行为,不显山露水,不炫耀自己。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一位名叫范蠡的大臣有关。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辅佐勾践复国,并最终帮助越国称霸。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选择了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前往齐国经商。他在齐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始终低调行事,不张扬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范蠡的这种行为,就是“韬光敛迹”的典型表现。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有才华,但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轻易展示出来。这种做法往往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人,他们并不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在背后默默努力,不断进步。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惊人的潜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韬光敛迹”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谦逊,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虚的心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会“韬光敛迹”,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韬光敛迹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韬光敛迹的意思解释、韬光敛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绘影绘声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逆道乱常 指违背道德纲常。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如臂使指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笃近举远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有去无回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出头露面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直捣黄龙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奇货可居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笑貌声音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