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子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基础信息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注音ㄊㄢˋ ㄨㄟˊ ㄍㄨㄢ ㄓˇ
繁体嘆為觀止
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感情叹为观止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用于事情很容易做到。
辨形“叹”,不能写作“探”。
辨析叹为观止与“十拿九稳”区别在于:叹为观止偏重于做起来极容易;“十拿九稳”偏重于做起来容易成功;把握性大。
谜语小偷的伎俩
近义词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反义词海底捞针
英语acclaim as the peak of perfection(acclaim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俄语восторгáться до крáйности
日语見たもの読んだものが最高(さいこう)にすばらしいと賛美(さんび)すること
德语etwas (D) hǒchste Anerkennung zollen
法语admirer,considérer comme le nec-plus-ultra de la perfecti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叹为观止:惊叹之至的艺术与景象》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语言的宝库之中。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也体现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富有诗意且充满赞叹意味的成语——“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原文是“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之歌《大雅》、《小雅》,曰:‘广哉!熙乎!曲而有直体,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流而不竭,终而复始。’子夏闻之,曰:‘启予足!启予手!云尔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子夏曰:‘叹为观止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夏在听闻了孔子对《诗经》篇章的赞美后,感慨地说出“叹为观止”。这里的“叹为观止”最初是用来形容孔子的文章之美,后来逐渐泛指任何令人感到极其美妙或达到极致的事物。
“叹为观止”的字面意思是“赞叹到极点”,其中“叹”表示赞叹,“为”在这里是动词,“观止”则意味着看到尽头,不再有超越的可能。整个成语传达出一种由衷的赞美之情,用来形容见到的景致、技艺、作品等达到极致,令人感到无比震撼和欣赏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让人惊叹不已的美景、精湛的艺术品或令人钦佩的人才时,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比如,在观赏一幅画作时,可以说:“这幅画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简直叹为观止。”又或者,在参观一座建筑时,也可以感叹:“这座古建筑的设计真是叹为观止。”
总之,“叹为观止”是一个充满赞赏之意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更体现了汉语中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样的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道骨仙风(意思解释)
- 绰有余裕(意思解释)
- 以权谋私(意思解释)
- 人心归向(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敲诈勒索(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画地为牢,议不入(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纵横四海(意思解释)
- 反戈一击(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叹为观止的意思解释、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可多得 |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
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鲜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辞喻横生 |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惊惶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