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lāoyuè

水底捞月



水底捞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水中捞月”。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


基础信息

拼音shuǐ dǐ lāo yuè

注音ㄕㄨㄟˇ ㄉ一ˇ ㄌㄠ ㄩㄝˋ

繁体水底撈月

感情水底捞月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白费力气。

近义词海底捞月、水底摸月

英语plough the sand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水底捞月”的语文解析 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中,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个极具画面感且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水底捞月”。 #### 一、成语出处与字面意义 “水底捞月”出自于《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百千种解,不如一时水底捞月。”原意是指在水中试图捞取月亮,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任务,因为月亮的倒影是虚幻的,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捞到。 从字面上理解,“水底”指的是水面以下的地方,“捞月”则是指打捞月亮。整个成语描绘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表达了人们对不切实际、徒劳无功行为的讽刺。 #### 二、成语的引申含义 然而,“水底捞月”并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物理现象的成语。它还被广泛用于比喻那些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努力或追求。比如,一个人如果总是幻想通过不正当手段一夜暴富,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用“水底捞月”来形容。再如,在工作或学习中,若有人一味追求完美而忽视了实际进度,也可以用此成语来批评这种不务实的态度。 #### 三、成语的应用场景 在生活中,“水底捞月”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例如,在制定目标时,我们应该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避免设定过高或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望和挫败感。此外,在教育领域,教师也会引用这个成语来教导学生脚踏实地,不空想,不投机取巧。 #### 四、成语的文化价值 “水底捞月”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理性思考和务实精神的重视,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告诫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同时也要学会自我反思,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结语 总之,“水底捞月”作为一则寓意深远的成语,其背后蕴含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要勇于追梦,又要懂得审时度势,脚踏实地地前行。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水底捞月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水底捞月的意思解释、水底捞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奇花异草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经邦论道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引鬼上门 比喻招来坏人。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以身试法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空口无凭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悬崖勒马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营私舞弊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异途同归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钿合金钗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