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噬脐无及



噬脐无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亦作“噬脐莫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出处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8回:“化及所为如此,我立见其败;若不早计,噬脐无及。”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qí wú jí

注音ㄕˋ ㄑ一ˊ ㄨˊ ㄐ一ˊ

繁体噬臍無及

感情噬脐无及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后悔也来不及。

近义词噬脐莫及、噬脐何及

英语There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噬脐无及:迟来的悔恨》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成语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们语言文化中的瑰宝。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个成语是“噬脐无及”,它虽然不如其他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却引人深思。 首先,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噬”意为咬,“脐”指肚脐,而“及”则表示达到或赶上。因此,从字面上理解,“噬脐无及”的意思就是咬不到自己的肚脐。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荒谬的行为,但在古人的智慧中,这个动作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噬脐无及”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幸而不幸,犹噬脐也,其可及乎?”这里的意思是指即使人们得到了某种幸运,但如果这种幸运导致了国家的不幸,那么这种幸运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咬到了自己的肚脐,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行为,同样地,一种表面上看似幸运的结果,如果最终导致了更大的损失,那也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行为。 进一步延伸,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时间或条件的限制,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或改变。它告诫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有预见性,避免做出后悔莫及的事;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机会,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惋惜,因为有些错误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弥补。 总之,“噬脐无及”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警示。它让我们明白,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珍惜当下,把握机会,避免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逆转的遗憾。

噬脐无及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噬脐无及的意思解释、噬脐无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大千世界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赴汤蹈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古里古怪 怪异、奇特。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
可有可无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