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shēnjiùguó

杀身救国



杀身救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基础信息

拼音shā shēn jiù guó

注音ㄕㄚ ㄕㄣ ㄐ一ㄡˋ ㄍㄨㄛˊ

感情杀身救国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近义词杀身报国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杀身救国:一种壮烈的选择》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众多英雄事迹中,“杀身救国”这一成语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杀身救国”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九年》,原文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里的“杀身”意为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国”则是指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即个人应当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杀身救国”意味着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放弃,更是对更高价值追求的一种体现。这种行为往往出现在战争、灾难等极端情况下,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那些勇敢的人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忠诚与担当。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可以作为“杀身救国”的典范。比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不幸病逝于五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恢复汉室江山而奋斗,最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又如抗日战争期间,无数英勇的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明知前方危险重重,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用鲜血捍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然而,“杀身救国”并不意味着鼓励盲目地牺牲自己。相反,它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并为之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自己的家园,但同时也应该珍惜生命,避免无谓的牺牲。真正的“杀身救国”,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仍然选择站在正义一边,用智慧和勇气去实现目标。 总之,“杀身救国”这一成语不仅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们今天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站出来承担责任,同时也要懂得珍惜生命,以更加理智的方式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杀身救国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杀身救国的意思解释、杀身救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舍安就危 舍:放弃;就:趋,从。舍弃安逸而趋于危险。形容违背常情,不理智。
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费尽心思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浪费笔墨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穷家富路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喟然长叹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一干二净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风和日丽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急功近利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子继父业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别有用心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