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oráo

诎要桡腘



诎要桡腘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弯腰曲膝。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诎要桡腘。”


基础信息

拼音qū yào ráo yù

注音ㄑㄨ 一ㄠˋ ㄖㄠˊ ㄩˋ

繁体詘要橈腘

感情诎要桡腘是贬义词。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诎要桡腘”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冷僻的词汇。它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其于大者拙矣。故知足者常乐,虽贫犹富;不知足者虽富犹贫。是以圣人无为而无不为也。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天下之害生矣。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夫妄意乎无穷之乡,而不足以救民之死,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在这段文字中,“诎要桡腘”是对一种极端状态的形象化描述,意思是弯腰屈膝,形容人们为了追求某些事物而做出卑躬屈膝、过度迎合的姿态。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 一、“诎要桡腘”的字面解析 1. **诎(qū)** “诎”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表示身体的动作。古人常用“诎”来形容肢体的弯曲或屈服的状态,如“诎指而事之”,意为屈指侍奉他人。 2. **要(yào)** “要”通“腰”,指的是人的腰部。这里的“要”特指身体的中部,即躯干部分。 3. **桡(ráo)** “桡”本义是弯曲,也有柔顺、屈从的意思。在此处,“桡”进一步强调了身体因屈服而产生的弯曲动作。 4. **腘(guó)** “腘”是指膝盖后方的部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腿弯处。结合上下文来看,“腘”象征着下肢的弯曲。 综合起来,“诎要桡腘”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人弯腰屈膝,全身呈现出一种低姿态的模样。这种姿势往往伴随着谦卑、讨好或者被迫服从的情景。 --- ### 二、成语的引申意义 “诎要桡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在《庄子》的思想体系中,这一成语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一种反思。 1. **对权力与欲望的讽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获取利益、地位或其他资源,不惜放下尊严,采取谄媚、逢迎的方式。这种行为就像“诎要桡腘”一样,将自己置于卑微的位置,丧失了独立人格。 2. **对智巧泛滥的警告** 庄子认为,人类过多地依赖聪明才智和技巧,反而会破坏自然和谐。例如,发明各种捕猎工具导致鸟类、鱼类和野兽的生态失衡;同样,社会上的机巧权谋也会让人心变得浮躁不安。“诎要桡腘”正是这种扭曲现象的一个缩影——人们为了追逐所谓的成功,不断压低自己的底线,最终失去了原本的纯真与自由。 3. **对返璞归真的呼唤** 庄子提倡“无为而治”,主张回归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他通过“诎要桡腘”这样的词语,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而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 三、成语的实际运用 尽管“诎要桡腘”在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但它的内涵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用于以下几种语境: 1. **批评过度迎合的行为** 比如,在职场中,有人为了升职加薪,一味讨好上司,甚至牺牲原则。这时可以用“诎要桡腘”来形容他们的态度。 2. **形容极度谦卑的姿态** 当某人在面对强者或权威时表现得过分卑躬屈膝,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3. **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如果需要刻画一个奴颜婢膝的角色形象,“诎要桡腘”无疑是一个精准又富有文化底蕴的选择。 --- ### 四、总结 “诎要桡腘”虽然不是常见的成语,但它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古汉语的独特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反思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正如庄子所言,“知足者常乐”,与其盲目追逐外在的东西,不如珍惜当下,活出真实的自我。

诎要桡腘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诎要桡腘的意思解释、诎要桡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丝不苟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多才多艺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缘悭分浅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时至运来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祸国误民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打情卖笑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金玉满堂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亡魂失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转弯磨角 见“转弯抹角”。
凤友鸾交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声驰千里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忠果正直 忠诚果断,持正刚直。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步步深入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
桃花运 指男子得到女子的特别爱恋。泛指好运气。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