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èzhīdào

妾妇之道



妾妇之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妾妇:指妇女。指对上司或同僚绝对服从的卑劣作风。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例子郭沫若《荀子的批判》:“这样的一片妾妇之道,汉以后有不少的太平宰相正靠着这种方术的实践而博得了安富尊荣。”


基础信息

拼音qiè fù zhī dào

注音ㄑ一ㄝˋ ㄈㄨˋ ㄓ ㄉㄠˋ

繁体妾婦之道

感情妾妇之道是贬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服从的卑劣作风。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解读“妾妇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妾妇之道”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和历史语境的成语。为深入理解这个成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 一、字面意义 “妾妇之道”中的“妾妇”,指的是古代社会中处于附属地位的女性。“妾”是指非正妻的女性配偶,而“妇”则泛指已婚妇女。“道”在这里表示行为准则或处世方式。因此,“妾妇之道”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妾妇们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或生活方式。 ### 二、历史背景 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妾妇作为男性家庭成员的附属品,其生活空间主要局限于家庭内部,主要职责是服侍丈夫、管理家务、生育子女等。她们的行为受到严格的礼教约束,如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这些都构成了“妾妇之道”的具体内容。 ### 三、现代视角下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倡导性别平等、尊重人权的价值观。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妾妇之道”所代表的那种完全依附于男性的、缺乏独立人格和自主权的生活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它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下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也促使我们反思历史上不合理的性别观念。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妾妇之道”有时被用来形容一种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态度。这种用法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着一种缺乏反抗精神、没有主见的状态。例如,在描写一些人物形象时,若说某人行事总是遵循“妾妇之道”,往往是在批评这个人过于软弱、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 总之,“妾妇之道”这一成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时代的局限性,也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追求更加公平、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妾妇之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妾妇之道的意思解释、妾妇之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可多得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鬼哭神嚎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令人神往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臭名远扬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列风淫雨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流离颠沛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下临无地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巧上加巧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夷为平地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
超然物外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形形色色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