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蚌得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剖蚌求珠”。
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基础信息
拼音pōu bàng dé zhū
注音ㄆㄡ ㄅㄤˋ ㄉㄜˊ ㄓㄨ
繁体剖蜯得珠
感情剖蚌得珠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近义词剖蚌求珠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剖蚌得珠:一种智慧与机遇的碰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这些事情看似是偶然的、无法预料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可能隐藏着深意。我们常常会说:“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句俗语其实就和一个古老的成语“剖蚌得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个成语的内涵。
首先,“剖蚌得珠”出自东汉刘向的《说苑·正谏》。故事讲述了吴国的一位大臣伍子胥,他在出使齐国的时候,路经一片湖泊。湖中生活着许多河蚌,它们在阳光下张开壳儿晒太阳。伍子胥发现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晒太阳后久久不闭合,便感到十分奇怪。他想:“这只河蚌可能是贪恋阳光的温暖而忘记了闭合自己的壳儿,它这样长时间暴露在外,一旦有天敌来袭击,岂不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吗?”于是,他决定提醒这只河蚌。他走到河蚌身边,轻轻地敲了敲它的壳儿,试图让它醒悟过来。然而,河蚌并没有理会他的好意,仍然沉浸在享受阳光的快乐之中。伍子胥见状,只好离开了。过了不久,一只鹬鸟飞过湖面,发现了这只毫无防备的河蚌,它迅速地伸长脖子,啄食河蚌的身体。河蚌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坏了,急忙闭合了自己的壳儿,紧紧地夹住了鹬鸟的喙。鹬鸟也无法挣脱,就这样,鹬蚌相持不下。最终,渔翁路过看见这一幕,他毫不费力地将鹬鸟和河蚌一并捉住。伍子胥目睹了这一幕,感叹道:“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但他的心中也明白,如果河蚌能够及时闭合自己的壳儿,就不会遭受如此困境。因此,他不禁联想到人的处世之道,觉得人也应该像河蚌一样,在面临危险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以免陷入被动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而不是盲目乐观或消极逃避。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才能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避免陷入困境。同时,这个成语还寓意着一种智慧与机遇的碰撞。正如河蚌需要在恰当的时机闭合自己的壳儿,人们也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剖蚌得珠”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剖蚌得珠”这个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警觉,善于发现并抓住机遇。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学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困境,实现自己的目标。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个成语中汲取智慧,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服低做小(意思解释)
- 交浅言深(意思解释)
- 金不换(意思解释)
- 空穴来风(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活蹦乱跳(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释)
- 百战百胜(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亲上成亲(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口坠天花(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剖蚌得珠的意思解释、剖蚌得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拨云见日 |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满满当当 | 形容很满的样子。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鲜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