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

被发附膺



被发附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

出处唐·杨炎《灵武受命宫颂序》:“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


基础信息

拼音pī fà fù yīng

注音ㄆ一 ㄈㄚˋ ㄈㄨˋ 一ㄥ

繁体被發坿膺

感情被发附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用于凄凉的场合。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被发附膺”:一个独特而古老的成语解析》 在汉语的长河中,成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古人独特的智慧。“被发附膺”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古朴韵味的成语。 **一、字面含义** “被”,在这里是披散的意思。当我们想象一个人头发披散开来,那种凌乱的状态仿佛就在眼前。而“附”,是靠近、贴近之意;“膺”,指的是胸膛。所以从字面上看,“被发附膺”描绘出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人头发披散着,而且紧贴着自己的胸膛。这并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反而带有一种特殊的紧张、激动或者悲愤的情绪色彩。 **二、成语出处与典故背景**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王莽传上》:“吏士皆知其诈,莫为用者,日夜离叛,守御益少。城中奸民聚谋,告其将吴匡曰:‘王莽败矣!今尚书公素有威名,若倒戈先降,必重见敬,覆族无疑。’匡于是身被甲胄,拔剑呼曰:‘我吴郡都尉也,亲受玺书,辅佐新室,何为反乎?’遂被发附膺,号泣而出。” 在这段记载中,当时局势动荡不安,王莽面临困境。吴匡作为一位将领,他坚守自己的立场,在众人似乎都有动摇之心的时候,他披散头发紧贴着胸膛大声哭泣并呼喊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这里“被发附膺”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吴匡当时的悲痛和忠诚的决心,他以这样一种极端的姿态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对内心强烈情感的一种外在宣泄,也是对当时复杂政治局势下自己所秉持信念的一种执着坚守。 **三、成语的情感色彩与文化意义** 1. **情感色彩** -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强烈的悲怆、痛苦、绝望等消极情绪。当一个人处于极度的哀伤之中,可能就会出现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表现。它不是一种平静状态下能够做出的动作,而是情感压抑到极致后的爆发。例如,在古代战争失败后,士兵们可能会因为国家沦陷、家园不再而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或许会像吴匡一样被发附膺,以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悲痛与不甘。 2. **文化意义**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对于头发是非常重视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发被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被发附膺”这种违背常规的行为方式,反映出人在特殊情境下,已经突破了日常行为规范的束缚。它体现了古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理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认为通过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忠诚观念。如吴匡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时,他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王莽政权的忠诚,尽管这种忠诚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些盲目,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下的一个体现。 **四、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发附膺”这样的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直接使用频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化、简洁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带有强烈古代文化色彩和特殊情境的成语难以融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场景中。不过,在一些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者涉及到古代文化的论述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可以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词汇,让读者迅速联想到古代那种悲壮的场景,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在描写古代忠臣义士面临国破家亡时的心境,就可以用“被发附膺”来形容他们那种撕心裂肺般的悲痛和坚定的忠诚。 总之,“被发附膺”这个成语虽然看似古老而陌生,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汉语宝库中一颗不应被遗忘的明珠。

被发附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被发附膺的意思解释、被发附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迷而不反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识文断字 知晓文字。
旁若无人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不折不扣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罗掘一空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凌云之志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满面春风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