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稀泥



抹稀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方〉也称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出处老舍《我这一辈子》:“这在早年间叫做‘抹稀泥’,现在的新名词应叫着什么,我还没能打听出来。”

例子王朔《我是“狼”》:“我坚决不同意这种抹稀泥的作法。”


基础信息

拼音mǒ xī ní

注音ㄇㄛˇ ㄒ一 ㄋ一ˊ

感情抹稀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折中。

谜语泥瓦匠抹墙

近义词和稀泥

英语try to mediate differences at the sacrifice of princip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抹稀泥”这个词组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作口语表达,但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一个成语。不过,它却有着非常生动且形象的意义,尤其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时,更是贴切而有趣。接下来,我将从语言学的角度,为大家解析这一词组的独特之处。 ### 一、字面意义 “抹稀泥”字面上理解为用手将湿润、松软的泥土涂抹开。在古代建筑或泥瓦匠的工作中,有时需要将泥浆均匀地涂抹在墙面上,以达到修补或者装饰的目的。这种动作往往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否则容易导致泥浆不均或者掉落。 ### 二、引申含义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抹稀泥”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比喻义,用来形容那些在冲突或争议面前采取模棱两可态度的人。具体来说,就是指某人在面对矛盾或纠纷时,不愿意明确站队或承担责任,而是试图通过模糊处理、和稀泥的方式来平息争端。这样的行为虽然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可能掩盖了真相,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三、文化背景 这一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人讲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可能会选择妥协或回避直接冲突,转而寻求一种表面的和平。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长期来看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积累。 ### 四、使用场合 “抹稀泥”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担当、逃避责任的行为。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有人总是不愿正面解决分歧,而是试图通过和稀泥来避免冲突,那么就可以用“抹稀泥”来形容这种做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调和都是错误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掩盖问题。 ### 五、结语 总之,“抹稀泥”这一词汇虽然不是正式的成语,但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并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勇气。希望通过对这一词语的解读,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抹稀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抹稀泥的意思解释、抹稀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期颐之寿 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含辛茹苦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斩草除根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用智铺谋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一场空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一鼻子灰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刻不容缓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胆大心小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腾声飞实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