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例子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基础信息
拼音lǚ jiào bù gǎi
注音ㄌㄩˇ ㄐ一ㄠˋ ㄅㄨˋ ㄍㄞˇ
繁体屢教不改
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感情屡教不改是贬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
辨形“屡”,不能写作“缕”。
谜语讲课老一套
近义词执迷不悟、死不悔改、累教不改
反义词浪子回头、幡然悔悟
英语refuse to mend one's ways despite of repeated admonition
俄语неисправимый
日语何度戒(いまし)めても改(あらた)めない
德语unverbesserlich sein(sich nicht bessern wolle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屡教不改:一个需要深思的成语》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智慧。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并深入理解一个充满哲理与警示意味的成语——“屡教不改”。
“屡教不改”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初,郑伯将纳晋师,使行人辞焉,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晋人曰:‘然则君之仇雠,其果在矣。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曰:‘然则君之仇雠,其果在矣。若弗与,则请除之。’行人曰:‘然则君之仇雠,其果在矣。若弗与,则请除之。’”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一个人反复受到教导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像这行人反复劝说郑伯不要接受晋国的军队,但最终郑伯还是没有听从。
“屡教不改”的字面意思是指多次受到教育或批评,却仍然坚持错误的行为或态度。这里的“屡”指的是多次、频繁;“教”则是指教育、教导;“改”意味着改正、改变。“屡教不改”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多次教育后仍不改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尽管被多次提醒或教育,但依旧顽固不化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屡教不改”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要有耐心,同时也要明白教育的力量并非万能。当发现有人屡教不改时,我们应反思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或者考虑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另一方面,对于自身而言,“屡教不改”也是一种警醒,促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避免陷入重复犯错的怪圈。
总之,“屡教不改”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还强调了持续改进自我和完善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进而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实至名归(意思解释)
- 沟满壕平(意思解释)
- 有约在先(意思解释)
- 鬼烂神焦(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释)
- 壮心不已(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屡教不改的意思解释、屡教不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空费词说 |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鲜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孤注一掷 |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
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同功一体 |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
天缘凑合 |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
滥用职权 | 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
不言而喻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指手画脚 |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大显神通 | 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
兵无斗志 |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