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yuánzhǐ

澧兰沅芷



澧兰沅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例子澧兰沅芷无穷竟,况复哀时重自伤。(清 黄遵宪《酬曾重伯编修》诗)


基础信息

拼音lǐ lán yuán zhǐ

注音ㄌ一ˇ ㄌㄢˊ ㄩㄢˊ ㄓˇ

繁体澧蘭沅芷

感情澧兰沅芷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澧兰沅芷:一曲清雅的山水之歌》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许多精美的成语和诗词,它们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色彩。其中,“澧兰沅芷”这个词语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它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与情感。它由四个地名组成——澧、兰、沅、芷,这四个名字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一种高洁的情操和优雅的生活态度。 首先,“澧”指的是湖南省的澧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它流淌在湖南西部,与武陵山脉相伴而行。古往今来,这条河流滋养了无数的生命,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留下足迹,并写下著名的诗句:“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诗人骑马缓缓前行,经过澧水河畔,欣赏着两岸的美景。 其次,“兰”代表兰花,这种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君子之花。它生长于幽谷之中,不与百花争艳,却以其淡雅的姿态和清香的气息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孔子曾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兰花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再次,“沅”指的是沅江,一条流经湖南境内的河流。与澧水一样,沅江也是湖南的母亲河之一,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沅江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其作品《题郑防画夹》中写道:“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这里的“潇湘洞庭”便包含了沅江的身影。 最后,“芷”同样指代一种植物,即白芷。这种草本植物具有浓郁的香气,常被用作香料或药材。屈原在其长篇抒情诗《离骚》中提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这里提到的“秋菊”实际上就是指白芷,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坚守正直、不随波逐流的决心。 综上所述,“澧兰沅芷”不仅仅是一串地名的组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完美融合。它提醒我们要像澧水一样清澈透明,如兰花一般高洁脱俗,似沅江般包容万物,像白芷一样散发出独特的芬芳。这样的精神境界,正是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都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澧兰沅芷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澧兰沅芷的意思解释、澧兰沅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劳燕分飞 劳:伯劳;鸟名。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
食不充口 见“食不餬口”。
体恤入微 同“体贴入微”。
吸血鬼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戒骄戒躁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荒淫无耻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如臂使指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列风淫雨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半吊子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扪心自问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哀兵必胜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