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nchuánshū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基础信息

拼音jì yàn chuán shū

注音ㄐ一ˋ 一ㄢˋ ㄔㄨㄢˊ ㄕㄨ

繁体寄雁傳書

感情寄雁传书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传递书信。

近义词鸿雁传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寄雁传书:穿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成语,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寄雁传书”这一成语,便是古人情感交流和思念寄托的生动体现。 “寄雁传书”源于古代人们将信件托付给南飞的大雁,期望它们能够将家书带到远方的亲人手中。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通过某种方式传达信息或感情。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想象,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情感沟通的渴望与执着。 在文学作品中,“寄雁传书”的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跨越时空的联系。例如,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客从何处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寄雁传书”,但其意境与之相似,都表达了通过某种媒介传递信息的愿望。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无题》一诗中写道:“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的“青鸟”即为传说中的信使鸟,象征着传递信息的角色,与“寄雁传书”的意象不谋而合。 “寄雁传书”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主题之一,也是现代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美好寓意。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依赖大雁或其他生物来传递信息。然而,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人们依然会怀念那份通过某种特殊方式传达的信息所蕴含的温度和情感。无论是手写的信件、邮寄的照片还是视频通话,这些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其实都是“寄雁传书”这一古老理念的延续和发展。 总之,“寄雁传书”这一成语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温暖人心的情感交流方式,同时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信念,相信总有一种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克服障碍,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

寄雁传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寄雁传书的意思解释、寄雁传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辙鲋之急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无妄之灾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暴发户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奋起直追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精明强干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无穷无尽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