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zhīxué

记问之学



记问之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例子《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基础信息

拼音jì wèn zhī xué

注音ㄐ一ˋ ㄨㄣˋ ㄓ ㄒㄩㄝˊ

繁体記問之壆

感情记问之学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记问之学:知识的积累与思考》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记问之学”。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原文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意思是仅仅依靠记忆和提问来获取知识,不足以成为别人的老师。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于学习态度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和提问,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 从字面上理解,“记问之学”中的“记”指的是记忆,而“问”则指提问。古代教育家认为,仅仅依靠记忆和提问来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记忆可以让我们记住大量的信息,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这两者都不足以使一个人真正掌握知识。真正的学问不仅需要记忆和提问,更需要深入的理解、独立的思考以及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成为“记问之学”的人呢?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一个问题时,不仅要记住答案,更要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其次,我们要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我们要勇于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 总的来说,“记问之学”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记忆和提问,而是要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记问之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记问之学的意思解释、记问之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攀龙附凤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满天星斗 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苦口之药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薄暮冥冥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归十归一 谓有条有理。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龙争虎斗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面如土色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张徨失措 见“张皇失措”。
西学东渐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致知格物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