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例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基础信息
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注音ㄐ一ˇ ㄙㄨㄛˇ ㄅㄨˋ ㄩˋ,ㄨˋ ㄕ ㄩˊ ㄖㄣˊ
繁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正音“施”,不能读作“sī”。
感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英语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tobe done to yourself.
俄语Чегó себé не хóчешь,тогó другóму не желáй.
日语已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勿(なか)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语出自《论语·颜渊》,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它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 原文与出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是否有一个字可以作为一生行事的原则。孔子回答说,那大概就是“恕”吧!即“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 词语解释
- **己所不欲**:指的是自己不喜欢、不希望发生的事。
- **勿施于人**:意思是不要把这些事情强加给他人。
### 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代社会,孔子提出的这一理念被视为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强调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也反映在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层面。
###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职场,遵循这一原则都能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被忽视或不被尊重,那么他就应该避免忽视或轻视他人;如果一个人希望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他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此外,这一原则还鼓励人们培养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通过实践这一原则,我们可以构建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
### 结语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现代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重要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一原则,我们不仅能提升个人品德修养,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止戈为武(意思解释)
- 焦头烂额(意思解释)
- 杀人不眨眼(意思解释)
- 直言贾祸(意思解释)
- 同病相怜(意思解释)
- 齐头并进(意思解释)
- 僧多粥少(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人面兽心(意思解释)
- 势力之交(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光宗耀祖 | 宗:宗族。祖:祖先。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 |
冠履倒置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一钱太守 |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拔毛连茹 |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