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zhīzhì

箕山之志



箕山之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例子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晋书 向秀传》


基础信息

拼音jī shān zhī zhì

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ㄓˋ

感情箕山之志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近义词箕山之节、箕山之操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箕山之志:隐逸情怀与高尚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成语,它们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箕山之志”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古代隐士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由、高洁人格的向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箕山之志”的深刻含义。 ### 一、历史背景与出处 “箕山之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据《庄子·让王》记载,尧帝曾想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认为自己无能管理天下,拒绝了这一提议,并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下隐居。他宁愿在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不愿接受世俗的权力和富贵。这一行为被后人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追求,即“箕山之志”。 ### 二、成语释义 “箕山之志”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慕名利,追求精神自由和高洁品质的态度。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箕山之志”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内心平静和道德操守的坚持,即使面临诱惑,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 ### 三、文化价值 “箕山之志”所代表的精神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个人应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古代隐士身上,也影响着后来的文人士大夫,成为他们修身养性、追求卓越的重要参考。同时,这一成语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简单而充实生活的推崇。 ### 四、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箕山之志”这一古老的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总之,“箕山之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同时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箕山之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箕山之志的意思解释、箕山之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青出于蓝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革风易俗 改变风气和习俗。
开门见山 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
有两下子 比喻有点本领。
吉星高照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枝对叶比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户限为穿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信以为真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足不出门 同“足不出户”。
可有可无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