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功受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基础信息
拼音jì gōng shòu jué
注音ㄐ一ˋ ㄍㄨㄥ ㄕㄡˋ ㄐㄩㄝˊ
繁体計功受爵
感情计功受爵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上级对下级。
近义词计功授爵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计功受爵”成语讲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凝练而深刻地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与社会现象。“计功受爵”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成语。
**一、字面含义**
从字面来看,“计功”,即计算功劳,把一个人所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进行衡量和统计;“受爵”,接受爵位。爵位在古代是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爵位代表着身份、地位、权力以及相应的财富等多方面的权益。所以“计功受爵”的大致意思就是根据个人的功劳大小来授予相应的爵位。
**二、历史渊源**
这个成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当时秦国为了激励民众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军事征战等事务,明确规定了以军功授爵制度。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每斩得一个敌人首级,就可以按照规定增加军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得到爵位赏赐。这一制度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得出身低微的人只要立下战功就有机会晋升为贵族,极大地激发了秦军的战斗力。例如,在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中,众多秦国士兵为了获得爵位拼死作战,这背后正是“计功受爵”原则在起作用。这种制度也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让有才能的人能够脱颖而出。
**三、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体现**
1. **公平性**
- 从价值观念上看,“计功受爵”体现了相对公平的理念。它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完全由出身决定,而是与其自身的努力和贡献挂钩。在古代社会,尽管存在着诸多的不平等因素,但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底层民众提供了一个上升的通道。对于那些怀揣着梦想和才华的人来说,只要能通过自己的拼搏建立功勋,就能够改变命运。
2. **鼓励奉献**
- 它也是一种对奉献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当人们知道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时,就会更加积极地去为国家、为集体做事情。无论是驰骋沙场的武将还是在后方从事各种生产劳动、行政管理的文官,都明白自己的努力会换来相应的认可,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这种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因为每个人都愿意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去创造价值。
3. **等级秩序下的激励机制**
- 在古代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下,“计功受爵”又是一种巧妙的激励机制。它既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又能够让不同阶层的人都看到希望。对于统治者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凝聚人心,让民众心甘情愿地为巩固政权、发展国家经济军事等服务;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即使处于底层也有了一丝改变现状的曙光。
**四、现代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古代那种严格的爵位制度,但“计功受爵”所蕴含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成果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估,并且与晋升、奖金等激励措施挂钩,就如同古代的“计功受爵”。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层面,各种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活动也是类似的原则,都是为了肯定个人的贡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总之,“计功受爵”这个成语承载着古人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不断思考和汲取其中的精华。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博通经籍(意思解释)
- 明若观火(意思解释)
- 旦夕之间(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一场空(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白发苍苍(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豁然开朗(意思解释)
※ 计功受爵的意思解释、计功受爵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安内攘外 |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弦外之响 | 比喻言外之意。 |
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费尽心机 |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气象万千 |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