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盗粮,借贼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
基础信息
拼音jī dào liáng,jiè zéi bīng
注音ㄐ一 ㄉㄠˋ ㄌ一ㄤˊ,ㄐ一ㄝˋ ㄗㄟˊ ㄅ一ㄥ
感情赍盗粮,借贼兵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赍粮藉寇、借寇兵,赍盗粮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资助盗贼,反为盗贼所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成语:“赍盗粮,借贼兵”。这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用来比喻帮助了敌人反而被敌人利用,或者帮助了不怀好意的人却反遭其害。成语中的“赍”字在这里指的是给予、提供,“盗”和“贼”则代表了那些心怀恶意、图谋不轨之人。
这句话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赍盗粮”,即给盗贼提供粮食,意味着我们无意间或有意地帮助了那些本应提防的人。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而“借贼兵”,则是指向那些心术不正者提供武器或力量,这种行为无疑是在为虎作伥,为自己的安全埋下隐患。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谨慎对待与人的交往,尤其是对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如果盲目给予帮助,可能会导致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评估对方的真实意图,并且避免无条件地给予支持或资源,以免适得其反。
此外,这个成语还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时要更加智慧和策略性。与其直接对抗那些潜在的威胁,不如先了解他们的动机和能力,然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加强自身的防御体系,提高警惕性,这样即使对方真的发起攻击,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总之,“赍盗粮,借贼兵”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它教会我们要有远见卓识,明辨是非,避免因一时的疏忽或善意而招致更大的损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时刻保持警觉,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解释)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意思解释)
- 林下风致(意思解释)
- 太岁头上动土(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杨柳依依(意思解释)
- 暮史朝经(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释)
- 算尽锱铢(意思解释)
- 以弱制强(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文山会海(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赍盗粮,借贼兵的意思解释、赍盗粮,借贼兵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色飞眉舞 | 色:脸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擦肩而过 |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直捣黄龙 |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