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遑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饥不暇食”。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基础信息
拼音jī bù huáng shí
注音ㄐ一 ㄅㄨˋ ㄏㄨㄤˊ ㄕˊ
繁体饑不遑食
感情饥不遑食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饥不暇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语言的瑰丽画卷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并解读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饥不遑食”。
### 成语来源与背景
“饥不遑食”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描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担心晋国介入会激怒楚国,危及自身安全,便犹豫不决。这时,晋国大夫伯宗劝谏道:“不可,夫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今弃郑以为边疆,是弃诸夏而助戎狄也。夫戎狄无信,不可亲近;诸夏有义,不可背离。今若不救郑,将使戎狄得志,诸夏失望,国家之忧也。况楚虽强,亦非无敌。与其坐视郑国被攻陷,不如早做准备。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饥不遑食,寒不暇衣,方今之时,正是用兵之机。”
这段话中的“饥不遑食”,原意是指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士兵们因忙于战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表现了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们全神贯注、不顾一切的精神状态。
### 成语释义
从字面上看,“饥不遑食”由“饥”、“不”、“遑”和“食”四个字组成。“饥”即饥饿;“遑”指空闲、时间;“食”则是吃饭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处于极度忙碌或紧张的状态中,以至于没有时间顾及吃饭这样的基本需求。它常用来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专注与投入,也可以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顾一切的态度。
### 成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饥不遑食”多用于比喻工作或学习上的高度专注与勤奋。比如,当我们赞扬某位同学为准备考试废寝忘食时,就可以说他“饥不遑食”。此外,在描述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以赴,或是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时,使用这个成语也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忘我工作的精神状态。
### 结语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故事,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点缀,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饥不遑食”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也启示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应具备的专注与毅力。希望通过对这一成语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们的母语,同时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辱使命(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风流才子(意思解释)
- 坏法乱纪(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语重心长(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婆婆妈妈(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冲锋陷阵(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豁然开朗(意思解释)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意思解释)
- 发人深思(意思解释)
※ 饥不遑食的意思解释、饥不遑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变幻无常 | 变幻:不规则的变化;常:常规。事物经常变化;没有一定规律。又作“变化无常”。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轮扁斫轮 |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不三不四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铺天盖地 |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
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牛骥同槽 | 见“牛骥同皁”。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