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ēngèrjiàng

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金刚力士。比喻有权势者手下的干将。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曹梦兰三字,比四金刚还要响亮,和琴楼梦的女主人花翠琴齐名,当时号称‘哼哈二将’。”

例子浩然《艳阳天》第12章:“咱们俩总是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基础信息

拼音hēng hā èr jiàng

注音ㄏㄥ ㄏㄚ ㄦˋ ㄐ一ㄤˋ

繁体哼哈二將

感情哼哈二将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得力助手。

英语the two sculptured fierce-looking gods usually guarding a temple gate or painted on door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哼哈二将:一段充满趣味的历史文化解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哼哈二将"是一个充满趣味和神秘色彩的词汇。它不仅在民间故事、戏曲表演中常常出现,而且在寺庙壁画、石窟雕刻中也经常被描绘。那么,“哼哈二将”究竟是什么?它们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呢? 首先,“哼哈二将”通常是指佛教中的韦陀与关羽。韦陀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常被描绘为手执金刚杵的形象;而关羽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后来被尊为武财神。在寺庙中,他们分别位于佛像两侧,形象威武,表情生动,手持兵器,守护着佛祖和信徒。 “哼哈”二字来源于《封神演义》,是小说中描述的两位大将的名字。在小说中,哼将闻仲善于使用声音攻击敌人,哈将郑伦则擅长使用气味攻击敌人。在后来的戏曲表演中,哼哈二将逐渐成为一对固定的喜剧角色,他们的形象常常被夸张地表现出来,通过滑稽的表情和动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哼哈二将”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哼哈二将”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例如,在一些影视作品或文学创作中,作者可能会用“哼哈二将”来形容一对性格迥异但关系密切的好友或搭档。这种用法既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幽默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总之,“哼哈二将”这一词汇虽然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无论是作为宗教符号还是文化象征,抑或是用来形容人物性格,“哼哈二将”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哼哈二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哼哈二将的意思解释、哼哈二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志满意得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香草美人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外圆内方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臭名远扬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香销玉沉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费尽心机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有去无回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广阔天地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万无一失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妻儿老少 见“妻儿老小”。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大势所趋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