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shānshù

撼山拔树



撼山拔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撼:摇动。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幸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


基础信息

拼音hàn shān bá shù

注音ㄏㄢˋ ㄕㄢ ㄅㄚˊ ㄕㄨˋ

繁体撼山拔樹

感情撼山拔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势力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撼山拔树”解析》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深刻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个充满力量感的成语——“撼山拔树”,揭开它背后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 成语释义 “撼山拔树”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原文记载:“虽有大力者,不能以手摇泰山;虽有大勇者,不能以身入虎穴。”后人根据这段话的意思,提炼出了“撼山拔树”这一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人的力量极其强大,几乎能够移动高山、连根拔起大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撼山拔树”更多地被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定、决心极大或行动力非凡,并非字面意义上真的去摇动山脉或者拔除树木。 ### 用法举例 - 在描述某位英雄人物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的精神时,可以说:“他以撼山拔树般的勇气迎难而上。” - 当谈论到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时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时,则可以这样表达:“整个团队展现出了撼山拔树般的力量。” ### 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十分浓厚,人们认为山川大地都是神灵所居之地,不可轻易触碰。因此,“撼山拔树”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一种夸张想象。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 教育意义 通过对“撼山拔树”这个成语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以及他们心中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只要拥有足够的信心与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这种精神正是推动个人成长乃至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之一。 总之,“撼山拔树”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四字成语,但它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却是深远而广泛的。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学到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撼山拔树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撼山拔树的意思解释、撼山拔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别财异居 指各蓄家产,另立门户。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费尽心思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催人泪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物美价廉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举世混浊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广阔天地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列风淫雨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大失所望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子继父业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时运亨通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一刹那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昏聩无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息息相关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