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guānérguī

挂冠而归



挂冠而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

例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嗣因谗奸当道,朝政日非,老夫勤王无计,耻食周禄,随即挂冠而归。”


基础信息

拼音guà guān ér guī

注音ㄍㄨㄚˋ ㄍㄨㄢ ㄦˊ ㄍㄨㄟ

繁体掛冠而歸

感情挂冠而归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比喻辞官归隐。

近义词挂冠归去

反义词东山再起

英语resigned and return hom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挂冠而归:一种诗意的告别》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它们或简洁凝练,或形象生动,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成语——“挂冠而归”。 “挂冠而归”出自《后汉书·逸民传·逢萌》:“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其中,“冠”指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着官职和权力;“挂冠”则意味着辞去官职,放弃仕途。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辞官回家,比喻主动放弃官位,回归田园生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出仕做官被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某些时刻,一些有识之士会因政局动荡、理想破灭或个人追求等原因选择离开官场,回到自己内心深处渴望的生活状态。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于个人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坚守。 “挂冠而归”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观念的一种诠释。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既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也要懂得适时放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既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也是一种深邃的人生智慧。 当我们用现代视角重新审视这一成语时,可以发现它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官员的辞职行为,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追求与现实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时,不妨学习古人“挂冠而归”的勇气,勇敢地做出改变,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挂冠而归”这一成语不仅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十字路口时,要有勇气做出选择,并且始终保持一颗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心。

挂冠而归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挂冠而归的意思解释、挂冠而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无妄之灾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盲人说象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悬崖勒马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繁荣富强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盛;富强:(国家)生产丰富;力量强大。形容国家兴旺发达;富足强大。
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凤友鸾交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阿时趋俗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见所不见 见“见所未见”。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