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的成语故事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基本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痛定思痛的典故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解朝廷燃眉之急,文天祥毅然辞去右丞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谈判,并伺机窥察军情。到元营后,文天祥慷慨陈辞,痛斥了元军南侵的罪行。元军统帅伯颜被其才华折服,企图劝他归顺元朝,但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不久,元军强迫文天祥跟随贾余庆一起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文天祥本欲以死明志,但想到国恨家仇,就忍辱负重跟随贾余庆一同前往。船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文天祥趁人不备,乘上一条小船逃走,碾转来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他把敌人的军情虚实告诉了真州守将苗再成,又写信给淮东、淮西两位边帅,约他们联合行动,驱逐元军。不料,驻守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这回是来代敌人骗取扬州城的,就下令逮捕他。文天祥百口莫辩,只得出城,从此改名换姓,死里逃生,一路渡海南下,来到福州。
逃亡路上,文天祥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后来汇集成《指南录》。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叹道:“生与死是像昼夜转移一样平淡的事。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艰难险恶的处境反复错杂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得了的事情。痛苦的事情过了之后,再回想起当世的痛苦,这种痛又是多么深刻啊!”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痛定思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疑邻盗斧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
压岁钱 | 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
户限为穿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
苦思冥想 |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连编累牍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
擦肩而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
云天雾地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庖丁解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
通都大邑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