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shūzǒu

飞书走檄



飞书走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迅速地书写文件。

出处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例子论都及政者宗班张,飞书走檄者征陈琳。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艺记》


基础信息

拼音fēi shū zǒu xí

注音ㄈㄟ ㄕㄨ ㄗㄡˇ ㄒ一ˊ

繁体飛書走檄

感情飞书走檄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飞书走檄:速度与效率的古代表达》 在浩瀚的汉语成语海洋中,“飞书走檄”是一个生动而形象的词汇。它不仅仅是一句成语,更是古人对于速度和效率的一种美好表达。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飞书”与“走檄”,“书”和“檄”在这里都指代信件或者公文。其中,“飞”与“走”是形容词,用来修饰“书”和“檄”。在古代,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信息传递的速度相对较慢。然而,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为了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达给远方的人们,就需要用到“飞书走檄”。 “飞书”通常指的是快马加鞭地传递书信,而“走檄”则是指快速地发布官方命令或公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就是形容传递消息或命令时速度之快,如同飞翔一般迅捷。在古代,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速度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高效沟通的需求。 成语“飞书走檄”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电子邮件、短信到即时通讯软件,人们可以瞬间将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效的工作和沟通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目标人群。因此,“飞书走檄”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飞书走檄”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感的成语。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于速度和效率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追求高效、准确的信息交流方式。

飞书走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飞书走檄的意思解释、飞书走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轻而易举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喟然长叹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无时无刻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沤沫槿艳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钻木取火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落落寡合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人尽其才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主人翁 当家作主的人。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光怪陆离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他山之石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