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之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基础信息
拼音fěi bàng zhī mù
注音ㄈㄟˇ ㄅㄤˋ ㄓ ㄇㄨˋ
繁体誹謗之木
感情诽谤之木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诽谤之木:一种古人的言论监督机制》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制度来监督和规范人们的言行。其中,“诽谤之木”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产物。
“诽谤之木”源自于周朝时期,具体而言,据《礼记·王制》记载:“有虞氏之旌,夏后氏之木,殷之鸡人,周之诽木。”这里的“诽谤之木”实际上是一种柱子,也叫“肺石”,因其形状类似肺部而得名。这根柱子通常立于宫廷或官署门前,是古代帝王听取民意、收集批评意见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人们如果对朝廷政令不满或者认为官员有不法行为,可以在诽谤木上悬挂木牌,上面写明自己的诉求或批评。这种方式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使得统治者能够听到民众的声音,及时调整政策,改善治理。同时,它也是一种对官员行为的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
随着时间的发展,“诽谤之木”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到了汉代,这种制度逐渐演变为“登闻鼓”,即在皇宫门口设立大鼓,民众可以击鼓鸣冤,直接向皇帝陈情。尽管形式不同,但其核心精神——倾听民声、监督权力——始终未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诽谤之木”这一概念可能带有一些负面含义,容易被误解为散播谣言、恶意攻击他人的工具。因此,在引用或讨论时,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准确理解其内涵。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言论自由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同时也应遵循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基本原则,避免无端诽谤他人名誉。
总之,“诽谤之木”作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先贤们对于民主监督机制的探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双凫一雁(意思解释)
- 龙飞凤舞(意思解释)
- 离经辨志(意思解释)
- 枝对叶比(意思解释)
- 逢人只说三分话(意思解释)
- 风流才子(意思解释)
- 孜孜以求(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饿殍满道(意思解释)
- 骂骂咧咧(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惊心悼胆(意思解释)
-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解释)
※ 诽谤之木的意思解释、诽谤之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穷途潦倒 | 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参看“穷愁潦倒”。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满山遍野 |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
费尽心机 |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简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话就说。 |
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妻儿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