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ànbǎi

罚一劝百



罚一劝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例子臣知已事不诤,然异时或有此比,要须有司论报,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宋 欧阳修《新唐书》)


基础信息

拼音fá yī quàn bǎi

注音ㄈㄚˊ 一 ㄑㄨㄢˋ ㄅㄞˇ

繁体罰一勸百

感情罚一劝百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杀一儆百。

近义词杀一儆百

英语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罚一劝百:惩戒与教育并重的智慧》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先人智慧的光芒。其中,“罚一劝百”这则成语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展示了古人对于社会治理的一种独特见解。 “罚一劝百”的字面意思是说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醒其他一百个人。这则成语出自《汉书·尹翁归传》,讲述了西汉时期,尹翁归担任东海太守时的故事。他治理地方非常严格,一旦发现有人违法乱纪,便会严惩不贷,以此警示其他人不敢轻易触犯法律。这种做法使得东海郡内风气大为好转,社会秩序井然。 从哲学角度来看,“罚一劝百”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法并用”。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仅仅依靠法律和刑罚来约束民众,虽然可以让他们暂时避免犯罪,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而通过树立道德榜样,以德服人,则能使人内心产生敬畏,自觉遵守规则。因此,“罚一劝百”并非简单地强调惩罚的作用,而是更注重于通过个别人的惩罚来达到普遍性的教育效果,使人们明白何为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现代社会中,“罚一劝百”的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秩序。然而,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层面,还应充分考虑到如何通过个案处理达到教育广大公众的目的。例如,在处理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时,除了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外,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公开审判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总之,“罚一劝百”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社会治理的深刻认识,也为我们在当今时代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这一原则,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注重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罚一劝百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罚一劝百的意思解释、罚一劝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稀里哗啦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国中之国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旁敲侧击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回心转意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没颠没倒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旦夕之间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盲人说象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昂首挺胸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