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不可得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出处《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例子你一方面要顾着你们的孝道,一方面又看着眼前的危险;可是二者不可得兼。老舍《二马》三
基础信息
拼音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注音ㄦˋ ㄓㄜˇ ㄅㄨˋ ㄎㄜˇ ㄉㄜˊ ㄐ一ㄢ
感情二者不可得兼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选择。
近义词不可兼得
英语can not eat one's cake and have it too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哲理智慧,同时也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二者不可得兼”,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许多思想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引用。在这段文字中,孟子通过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关于道德与生存、道义与利益之间关系的思考。“二者不可得兼”这句话,正是孟子对于人生选择的一种哲学表达。
具体来说,“二者不可得兼”的字面意思是说,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这里所说的“二”并不是指具体的两个事物,而是泛指对立或矛盾的两方面。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面临道德与利益的选择,或者是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之间的抉择。孟子认为,在这样的两难境地里,人们往往需要做出取舍,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
这种观点体现了孟子对人性和社会伦理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人应当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原则,即使这意味着放弃某些物质上的好处。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君子应当能够抵御诱惑,坚守自己的信念,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价值观。
然而,孟子的观点并非意味着完全排斥物质生活的必要性。相反,他强调的是在追求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二者不可得兼”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时,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力,学会在不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从而实现更加和谐的人生。
总之,“二者不可得兼”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总结,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坚定是多么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活出真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学贯中西(意思解释)
- 炒鱿鱼(意思解释)
- 挺身而出(意思解释)
- 想望丰采(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义不容辞(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释)
※ 二者不可得兼的意思解释、二者不可得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
水至清则无鱼 |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披肝沥胆 |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下临无地 |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