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不忍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例子《中国的西北角 贺兰山的四边》:“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
基础信息
拼音ěr bù rěn wén
注音ㄦˇ ㄅㄨˋ ㄖㄣˇ ㄨㄣˊ
繁体耳不忍聞
感情耳不忍闻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凄惨的场面。
近义词惨不忍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耳不忍闻:一种对声音的极度排斥》
在汉语成语中,“耳不忍闻”这一词组虽然并不如“耳濡目染”、“耳提面命”等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耳不忍闻”的字面意思是耳朵无法忍受听到的声音。这里的“忍”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忍耐”,而是指“忍受、容忍”。而“闻”则表示听的意思。整个成语表达的是对于某些声音或信息的极度排斥和不愿意接受的态度。
在实际应用中,“耳不忍闻”常用来形容人对于某些令人不悦或难以接受的信息或声音的反感态度。例如,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人们可能会因为不愿意面对现实而选择逃避,这时就可以用“耳不忍闻”来形容这种心态。此外,在文学作品中,“耳不忍闻”也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痛苦或矛盾情绪,通过声音的描写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从文化角度来看,“耳不忍闻”反映了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遇到与自己观念相悖或难以接受的信息时,人们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避免让自己陷入尴尬或痛苦的境地。这种心理反应不仅存在于个人层面,也可能体现在社会群体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同时,“耳不忍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平和氛围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强调“中庸之道”,即在各种事物之间寻求平衡与协调。因此,在面对冲突或矛盾时,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调解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逃避或拒绝接受。然而,“耳不忍闻”作为一种极端态度,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应当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总之,“耳不忍闻”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侧面,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顿挫抑扬(意思解释)
- 不费吹灰之力(意思解释)
- 敲诈勒索(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少(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药石无效(意思解释)
- 连车平斗(意思解释)
- 倒悬之急(意思解释)
- 金蝉脱壳(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天缘凑合(意思解释)
- 地平天成(意思解释)
- 泣不成声(意思解释)
- 古为今用(意思解释)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意思解释)
※ 耳不忍闻的意思解释、耳不忍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博通经籍 |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拨云见日 |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