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línzhǎo

东鳞西爪



东鳞西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那里露一只爪;不见全貌。现比喻零碎散乱、不全面。

出处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例子苏东坡有一首诗好象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东鳞西爪地记得几节。(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基础信息

拼音dōng lín xī zhǎo

注音ㄉㄨㄥ ㄌ一ㄣˊ ㄒ一 ㄓㄠˇ

繁体東鱗西爪

正音“爪”,不能读作“zuǎ”。

感情东鳞西爪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比喻零散不全。

辨形“爪”,不能写作“瓜”。

谜语右买鲜鱼左买鸡

近义词支离破碎、一鳞半爪、缺头少尾

反义词包罗万象、浑然一体

英语fragments(odds and end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东鳞西爪:零星片段与完整图景》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东鳞西爪”这一成语,以其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同时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东鳞西爪”,字面理解为东西两边的鱼鳞和爪子。在古汉语中,“鳞”通常指鱼身上的鳞片,“爪”则指的是动物的脚爪。这个成语出自于清朝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东鳞西爪,徒为尔曹。”这里的“东鳞西爪”比喻事物或知识的零碎不全,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或观点。 “东鳞西爪”的形象来源于古代画家作画时的情景。当画家捕捉到自然界中的某个瞬间,或是某物的一部分时,他们可能会只画出一些零散的细节,如一片鱼鳞、一只动物的爪子。这些细节单独来看,可能并不足以传达整幅画的主题,但它们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引导观者去构想整个画面。因此,“东鳞西爪”不仅是对事物表象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启发性的表达方式,它鼓励人们从细微之处入手,逐渐积累,最终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在现代社会,“东鳞西爪”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许多零散的知识点或信息片段,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善于从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中发现价值,并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整合,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东鳞西爪”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提醒我们要学会从细微之处着手,注重积累与整合,从而达到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东鳞西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东鳞西爪的意思解释、东鳞西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期颐之寿 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名士风流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逆来顺受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
过甚其词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逢人说项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跃跃欲试 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妨功害能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