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shūtiě

丹书铁契



丹书铁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例子你就是有丹书铁契,我也不怕你


基础信息

拼音dān shū tiě qì

注音ㄉㄢ ㄕㄨ ㄊ一ㄝˇ ㄑ一ˋ

繁体丹書鐵契

感情丹书铁契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古代特权凭证。

近义词丹书铁券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丹书铁契: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成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其中,“丹书铁契”便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成语。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交融的产物。 ### 一、字面意义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丹书铁契”的意思是指用朱砂书写在铁制契约上的文字。这里的“丹书”,通常指的是用红色颜料(如朱砂)书写的内容;而“铁契”则是指用铁制作的契约或信物。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与尊贵,而铁作为金属,象征着坚固和持久。 ### 二、历史背景 “丹书铁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为了巩固中央与地方诸侯之间的关系,周天子会赐予重要封地给功臣或王室成员,并通过颁发带有特殊印记的铁券来确认其地位和权利。这些铁券上往往用朱砂书写着相关的条款和承诺,从而形成了“丹书铁契”的形式。这一制度在后世的封建社会中被广泛沿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工具。 ### 三、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丹书铁契”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发展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它代表着忠诚、诚信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文学作品中,“丹书铁契”常常被用来形容忠贞不渝的爱情誓言或者高尚无私的朋友之谊。例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有提到贾宝玉将自己与林黛玉之间纯洁无瑕的感情比作“丹书铁契”,以此表达两人之间坚不可摧的情感纽带。 ### 四、现代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丹书铁契”这种形式来记录契约或承诺,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加重视信任与责任,而“丹书铁契”正是强调了这一点。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个人交往,我们都应该像古人那样,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承诺,让自己的言行如同“丹书铁契”一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总之,“丹书铁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它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与忠诚的崇尚。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丹书铁契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丹书铁契的意思解释、丹书铁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鬼哭神嚎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坐薪悬胆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反哺之私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贫贱不移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无法无天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鱼死网破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胆大心小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过甚其词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半新不旧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光怪陆离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家常便饭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