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shídòugēng

箪食豆羹



箪食豆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例子明·陈继儒《小窗幽记》:“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


基础信息

拼音dān shí dòu gēng

注音ㄉㄢ ㄕˊ ㄉㄡˋ ㄍㄥ

繁体簞食豆羹

感情箪食豆羹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箪食豆羹:简朴生活之美》 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箪食豆羹”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更折射出一种淡泊名利、崇尚简朴的人生态度。 “箪食豆羹”出自《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里的“箪”指的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豆”则是古代用来盛食物的一种器皿,形状像高脚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只有一小碗饭和一小碟菜汤,但对于饥饿的人来说,这却是关乎生死的大事。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比喻。在困苦艰难的时候,一点点的帮助或支持就能让人重获生机,而这种帮助往往并不需要多么丰盛,只需一点心意。 然而,“箪食豆羹”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被繁复的生活所累,忘记了生活的本质。而“箪食豆羹”则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上的富有,而是心灵上的满足与宁静。正如古人所说:“贫者士之常,贵者亦有常”,不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此外,“箪食豆羹”还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因此,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珍惜身边每一个微小的美好,因为这些才是构成我们生命的重要部分。 总之,“箪食豆羹”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食物的故事,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并且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箪食豆羹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箪食豆羹的意思解释、箪食豆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风情月意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双柑斗酒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凌云之志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无计可施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振聋发聩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