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桮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桮杓: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èng qí sháo
注音ㄅㄨˋ ㄕㄥˋ ㄑ一ˊ ㄕㄠˊ
繁体不勝桮杓
感情不胜桮杓是中性词。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不胜桮杓”的语文讲解**
在汉语的博大精深中,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相对冷门但又意味深长的成语——“不胜桮杓”。这个成语虽然不如“一箭双雕”或“画龙点睛”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一、成语释义
“不胜桮杓”(bù shèng bēi sháo),字面意思是承受不了酒杯和勺子的重量,引申为不能胜任某种职责或任务,多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重任。这里的“桮”同“杯”,指酒杯;“杓”则是古代舀酒用的器具。整个成语通过具体的物品形象地表达了抽象的概念,体现了古人以物喻理的语言智慧。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据考证,“不胜桮杓”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于是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樊哙闻事急,直闯入营门,立帐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对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在这段文字中,项羽面对樊哙的豪言壮语显得无计可施,只能让他坐下继续饮酒。“不胜桮杓”便隐含在这种情境之中:即使再勇猛的人,也可能因为环境或局势的变化而感到力不从心。
### 三、成语结构分析
从语法上看,“不胜桮杓”是一个动宾短语。“不胜”表示“不能承受”,是谓语部分;“桮杓”则是宾语部分,代表具体的事物。这种结构简洁明快,符合古汉语追求凝练的特点。
同时,成语中的“桮”和“杓”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器物,但却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实物,更是一种隐喻,用来表现人的能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关系。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在成语中屡见不鲜,比如“杯水车薪”、“釜底抽薪”等,都具有类似的表达效果。
### 四、成语的实际运用
尽管“不胜桮杓”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它的含义仍然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例如:
1. **职场场景**
当某位员工被安排了一项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工作时,可以谦虚地说:“这项任务对我来说真是‘不胜桮杓’啊,恐怕难以完成。”这既表明了自己的局限性,又不失礼貌。
2. **文学创作**
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用“不胜桮杓”来形容角色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无助感。例如:“他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心中暗叹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实在‘不胜桮杓’。”
3. **社交互动**
如果朋友邀请你参加一场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比赛,而你自知水平不足,也可以幽默地回应:“抱歉,这场比赛我怕是要‘不胜桮杓’了,还是让高手去吧!”
### 五、成语的文化价值
“不胜桮杓”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成语,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之间平衡的思考。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德才兼备”,即一个人既要具备足够的才能,又要勇于承担责任。然而,当现实条件不允许时,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美德。正如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非懦弱,而是智慧的表现。
此外,“不胜桮杓”还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量力而行。盲目接受超出自身能力的任务,只会导致失败甚至更大的损失。因此,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生活的哲理。
### 六、结语
“不胜桮杓”虽小,却蕴藏着大道理。它教会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也要懂得适当地拒绝那些无法胜任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从容应对人生的各种考验。
希望通过对“不胜桮杓”的解读,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成语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古老而富有智慧的语言瑰宝。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径情直遂(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齐头并进(意思解释)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释)
- 将计就计(意思解释)
- 着手回春(意思解释)
- 香销玉沉(意思解释)
- 照葫芦画瓢(意思解释)
- 光前启后(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举直错枉(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振聋发聩(意思解释)
- 见所不见(意思解释)
- 恩重如山(意思解释)
- 一偏之论(意思解释)
- 脑瓜不灵(意思解释)
- 间不容砺(意思解释)
- 罪魁祸首(意思解释)
- 东扯西拉(意思解释)
- 大江东去(意思解释)
- 出其不意(意思解释)
※ 不胜桮杓的意思解释、不胜桮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舍安就危 | 舍:放弃;就:趋,从。舍弃安逸而趋于危险。形容违背常情,不理智。 |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用智铺谋 |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
同病相怜 |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姹紫嫣红 |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妻儿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叽叽喳喳 | 语音杂乱。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满园春色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